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海洋创伤弧菌

作者:许光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4-07-05 10:38:58645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隐藏着一种鲜为人知的细菌——海洋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它以其高致死率和快速发病的特点,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易感人群以及防护措施。

1.海洋创伤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海洋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弧菌,广泛分布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它属于γ-变形菌纲、弧菌目、弧菌科、弧菌属,形态上稍弯曲,菌体大小为0.7×2-3微米。这种细菌对盐分和温度有特定的要求,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且能在含0.5%至3% 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超过8% NaCl的环境则无法生存。

海洋创伤弧菌的毒性较强,是引起人类感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其毒力主要体现在能够迅速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和败血症。

2.感染途径

海洋创伤弧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感染人体:

1经伤口感染:当人体皮肤破损时,若接触含有创伤弧菌的海水或海洋生物(如海鱼、海虾、牡蛎等),细菌便会通过伤口迅速侵入体内,引发局部组织坏死、溃烂,甚至导致全身感染。例如,渔民、牡蛎剥壳者等职业人群在处理海鲜时容易发生此类感染。

2经口感染:食用未加工熟的海鲜,尤其是生食生蚝、贝类、生鱼片等,也可能导致创伤弧菌进入体内,引发肠胃炎、菌血症或败血症。这种情况下,感染者的死亡率往往较高。

3.临床表现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病情发展极为迅速,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即可出现明显症状。主要症状包括:

1局部症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疼痛、溃烂,严重者甚至导致组织坏死。

2全身症状:发烧、寒战、低血压、呕吐、腹泻、脓毒血症等。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如脓毒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最终导致死亡。

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和原发性败血病。其中,伤口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蜂窝织炎和骨髓炎;而原发性败血病则可能迅速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4.易感人群

虽然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但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高危易感人群:

1有基础性疾病者:如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竭等。这些疾病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2长期酗酒者:酒精会损害肝脏功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3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此外,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群体,也应特别注意防范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5.防护措施

为了预防海洋创伤弧菌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生食海鲜:特别是贝类、生蚝等可能携带大量细菌的海鲜。应将海鲜彻底煮熟后再食用,确保杀死细菌。

2处理海鲜时戴手套:在处理生的贝壳类海产或其他海鲜时,应戴上厚胶手套,防止被刺伤或划伤。若不慎受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杀菌。

3避免伤口接触海水:身体有伤口时,应避免下海游泳或接触海水,以防细菌通过伤口侵入体内。

4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红肿疼痛、淤斑等疑似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海洋创伤弧菌   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6.结语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避免其带来的危害。在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让健康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坚实保障。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对海洋创伤弧菌有更深入的了解,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