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科普:妊娠遇上高血压怎么办?

作者:文哲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发布时间:2025-02-14 14:07:40816次浏览[发表证书]

孕期,是每个准妈妈期待又忐忑的时期,而高血压这个常见但不容忽视的“幽灵”,往往让孕期变得复杂而危险。这个特殊的阶段,追踪到高血压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如何正确预防和妥善处理,成为妊娠期必须面临的课题。像这样的问题,是大部分准妈妈需要了解的,而科学的道路上,则需要慎重而决断的探索和实践。将基于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妊娠期高血压进行一次全面的解读,从发病机制到具体护理方式,旨在为准妈妈提供科学、实用的知识参考,帮助她们安全度过孕期,保障母婴健康。

1.妊娠期高血压概述和定义

在医学界,妊娠期高血压是对于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在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的临床病症的描述。这种血压升高通常不伴随蛋白尿,但需时刻警惕,以免转化为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是对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症、子痫、HELLP综合症(肝细胞损伤、血小板减少和溶血)及其他并发症的统称。由于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严重风险,专业指导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有研究认为,孕妇生理变化、免疫状况的改变以及遗传等是其主要原因。孕妇的生理变化,特别是血管的扩张和血流量的增加,是导致孕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期间,如果孕妇的血管无法做出相应的扩张来适应血流量的变化,就可能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另外,孕妇的免疫状况改变也会影响到血压。在妊娠期间,为了保护胎儿,女性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血压的调节。

而遗传因素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家族中有高血压史的孕妇,存在较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3.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遗传、心脏疾病、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多个维度。年龄方面,研究发现,35岁以上的孕妇和青少年孕妇,因为生理机能和激素水平的变化,高血压的风险都比常年龄段的孕妇要高。

在遗传因素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孕妇或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孕妇,也更容易在妊娠期出现高血压。若孕妇受其父母或者近亲的遗传,使得其血管对压力的反应性增强,故易发生高血压疾病。

存在心脏疾病的孕妇,由于心脏负担增加,可能会导致血压上升。肾脏病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孕妇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是否抽烟饮酒、体育锻炼等,也都会影响其血压水平。

再者,体重过重且增幅过快的孕妇,体内盐分和水分的储存量通常较高,这可能导致血压上升。另一方面,多胎妊娠(如双胞胎、多胞胎)和首次怀孕的孕妇也是高血压的风险群体。

4.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对母体和婴儿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对母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可能引发心肌功能受损、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等病症,严重甚至可引发妊娠期先兆子痫甚至妊娠期子痫。

对于胎儿来说,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胎盘血流不足,妨碍胎儿得以正常发育,可能引发胎儿发育迟缓、宫内发育不良、窘迫甚至死亡。

除此以外,高血压病还可能导致妊娠并发症,如早产、胎盘早剥以及严重的子痫前期等。对于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还有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而妊娠期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由于宫内供血减少,胎儿可能出现发育迟缓的状况。更为严重的是,妊娠期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宫内死胎或者新生儿死亡。

5.结束语

在妊娠期,高血压确实是潜伏的“隐形杀手”。它不但可能影响母体自身健康,更可能威胁到胎儿的生命安全。对妊娠期高血压的了解深度、预防意识的提升以及妥当的管理措施是每一位准妈妈和家庭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医务工作人员也需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实施有效的个性化干预,以维护母婴健康。健康的母亲才能诞下健康的宝宝,健康的宝宝才是家庭和社会之福。希望大家能在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为维护妇女和新生儿的健康事业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