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检验科的三大常规之一血常规: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作者: 梁林枫

(鹿寨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发布时间:2025-02-14 11:39:3682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医院的检验科里,有三大常规检查项目备受关注,而血常规便是其中之一。它就像一个灵敏的“晴雨表”,能反映出我们身体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无论是日常体检,还是生病就医,血常规检查常常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重要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

血常规检查主要针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检测,通过分析其数量、形态和比例等指标,辅助医生判断健康状况。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相关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血红蛋白能直接体现氧气携带能力,浓度低往往意味着贫血,患者可能感到乏力、头晕。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能抵御病原体。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比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这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

血小板对止血和凝血至关重要。血小板计数反映其数量,异常会带来风险。数量过低,身体易出现瘀点、瘀斑、鼻出血等出血症状;数量过高,则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常规检查虽基础,但对疾病的初步诊断意义重大。

2.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疾病早期筛查:不少疾病早期症状隐匿,但血常规指标可能已现异常。像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早期或许仅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及形态改变。定期检查血常规,能在疾病萌芽阶段察觉异样,为诊疗赢取宝贵时机。

判断感染类型:依据血常规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医生可初步判断感染源。细菌感染时,可能需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不然,滥用抗生素易引发细菌耐药。准确判断感染类型,有助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在疾病治疗进程中,血常规是关键监测指标。贫血患者补血治疗后,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可知疗效及是否需调整方案。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时,血常规里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能反映治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便于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3.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

血常规检查报告包含众多指标,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复杂难懂。但其实,重点关注一些关键指标,就能大致了解身体的情况。

除了前面提到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重要指标外,还有一些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三个指标可以帮助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如果MCV降低,MCH和MCHC也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而如果MCV升高,MCH和MCHC正常或升高,则可能提示巨幼细胞贫血。

此外,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的变化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单纯的指标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检查前的生活状态等因素。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等都可能导致血常规某些指标出现短暂性的波动。

4.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但如果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生化检查项目,如肝功能、血脂等,则可能需要空腹。检查前一天晚上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饮酒、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时:血常规检查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采血时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以免影响采血过程。

检查后:采血后,用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要揉搓采血部位,以免形成血肿。如果采血部位出现轻微的青紫或疼痛,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血常规作为检验科的三大常规之一,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它就像一个忠实的健康守护者,默默地为我们的身体状况“站岗放哨”。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正确解读检查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维护身体健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