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孕期保健全攻略:从备孕到生产的必备知识

作者:冉啟超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2-14 09:37:181103次浏览[发表证书]

孕期保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涉及营养、运动、心理、医疗检查等多方面。本文将从备孕、孕期(早/中/晚三期)、生产及产后初期三个阶段,系统梳理科学知识,帮助准父母从容应对这一特殊时期。

备孕阶段:为生命创造最佳起点

1.孕前检查不可少

1)女性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等筛查)、妇科超声、宫颈癌筛查(TCT/HPV)。2)男性检查:精液常规、传染病筛查(乙肝、梅毒等)。3)遗传咨询: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如地贫、唐氏综合征)的夫妻需进行基因检测。

2.营养储备与生活方式调整

1)叶酸补充:备孕前3个月每日补充400-800μg叶酸(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2)饮食原则:多摄入深色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虾、豆类),减少高糖、高盐及加工食品。3)禁忌调整:戒烟戒酒,避免高温环境(如桑拿),控制咖啡因摄入(每日<200mg,约1杯咖啡)。

3.心理与生理准备

1)保持规律作息,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BMI控制在18.5-24.9之间。(2)通过冥想、正念练习缓解焦虑,建立积极生育观念。

孕期保健:分阶段科学管理

1.孕早期(1-12周)

1)核心任务:防流产、缓解早孕反应、建立健康档案。

2)关键检查①6-8周:B超确认胎心胎芽,排除宫外孕。②11-13+6周:NT检查(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 早期唐筛。

3)常见问题应对①孕吐:少量多餐,选择苏打饼干、柠檬水缓解,严重者需就医防电解质紊乱。②疲劳嗜睡:每日保证8-10小时睡眠,避免久站久坐。③禁忌: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慎用药物(需遵医嘱)。

2.孕中期(14-28周)

1)黄金期:胎儿器官发育关键期,需加强营养与监测。

2)重点检查①16-20周:中期唐筛/无创DNA(NIPT)/羊水穿刺(高风险孕妇)。②20-24周:大排畸超声(筛查胎儿结构异常)。③24-28周: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

3)营养管理①每日增加300kcal热量,钙需求增至1000mg/天(牛奶500ml≈钙500mg)。②补铁防贫血:红肉、动物肝脏每周2-3次,必要时补充铁剂。③运动建议:游泳、孕妇瑜伽、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每日30分钟。

3.孕晚期(28-40周)

1)核心目标:预防早产、监测胎儿发育、做好分娩准备。

2)关键检查①28周后:每2周产检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②胎心监护(32周起)、B超评估胎儿体重及胎位。

3)常见不适处理①水肿:抬高双腿,低盐饮食,若单侧水肿需排查血栓。②假性宫缩:避免长时间行走,左侧卧位休息。

4)待产准备①待产包清单:产妇用品(产褥垫、吸管杯)、新生儿用品(NB码纸尿裤、52码连体衣)。②分娩知识学习:拉玛泽呼吸法、产程分期、无痛分娩适用条件。

生产及产后初期:安全分娩与快速恢复

1.临产征兆识别

1)真临产:规律宫缩(间隔5-10分钟,持续30秒以上)、见红(黏液栓脱落)、破水(立即平卧送医)。2)需紧急就医情况:胎动异常(胎动减少或增加50%)、持续腹痛、阴道流血。

2.分娩方式选择

1)顺产:推荐无侧切自然分娩,可结合导乐陪伴、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2)剖宫产:适用于胎位不正(臀位/横位)、胎盘前置、胎儿窘迫等情况。

3.产后24小时关键护理

1)母婴早接触:产后1小时内让新生儿吸吮乳房,促进泌乳。2)产妇观察:监测出血量、定时按压宫底、床上勤翻身及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血栓。3)新生儿护理: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完成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

误区澄清:科学应对传统观念

1.“孕期不能吃螃蟹”:新鲜蒸煮的蟹肉可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引发肠胃不适。

2.“保胎必须长期卧床”:除先兆流产等特殊情况,适度活动更利血液循环。

3.“产后不能洗澡”:顺产24小时后、剖宫产伤口愈合后可淋浴,注意保暖。

结语

孕期保健需要家庭支持与科学知识双管齐下。建议准父母定期参加医院孕妇学校课程,结合个体情况与医生保持沟通,共同护航新生命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