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病理性近视:一种对视力有重大影响的眼科疾病

作者: 班胜刚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2-14 10:25:13619次浏览[发表证书]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疾病,表现为远视力模糊,近距离物体清晰可见。一般的近视多是生理性近视,往往与遗传、长时间用眼等因素有关,而病理性近视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眼科疾病,常常伴随视网膜、脉络膜等眼部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本文将介绍病理性近视的概念、原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1.什么是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是指近视伴有眼球和视网膜等眼结构的病理性改变。正常眼睛的长度、形状和屈光力相匹配,能够正常成像。病理性近视的近视度数通常在600度以上,但并不是度数越高就一定会引发病理性改变。只有当近视合并眼睛发生严重的结构变化时,才会被归类为病理性近视。这些病变常常导致视力丧失,因此病理性近视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眼部健康。

2.病理性近视的成因

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通常是由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患有高度近视的父母其子女发生病理性近视的几率较高。

过度用眼现代社会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成为近视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早期近视发病若近视在儿童时期就出现并且度数迅速加深,容易引发病理性近视。

生理发育因素在眼睛的生理发育过程中,眼轴的增长速度是决定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

3.病理性近视的主要特征是近视度数过高和眼球形态的异常。

随着眼轴的进一步增长,眼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症状:

视力下降由于眼球的前后轴过长,焦点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病理性近视患者通常会出现远视力模糊的现象。随着病情加重,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患者的视力会逐渐下降。

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患者容易发生视网膜拉伸,导致视网膜的血管变薄、脆弱,容易引起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脱离。黄斑区的退化也可能导致中视力的丧失,使患者无法清晰看到细节。

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患者的黄斑区域常出现变性和萎缩,导致中视力丧失或模糊。黄斑病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黄斑出血、黄斑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

视物变形:一些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扭曲、变形的现象。这是由于视网膜或脉络膜发生病变导致的,常常会影响中视力和细节感知。

盲症由于视网膜退化,患者可能会在环境下感到无法适应,导致夜盲症的出现。

4.病理性近视的诊断

病理性近视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眼科检查来确认。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屈光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

5.病理性近视的治疗方法

目前,病理性近视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视力。

近视控制和矫正对于病理性近视患者,配戴适合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矫正视力,减少视觉障碍。尽管不能治愈病理性近视,但矫正近视度数有助于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缓近视的进展。例如,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缓眼轴的增长,从而减少病理性近视的发展。

激光治疗对于某些病理性近视患者,激光治疗可以用来处理视网膜病变,减少出血和脱离的风险。激光光凝术常用于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治疗。

手术治疗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手术可能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有效手段。例如,对于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对于严重的黄斑病变,可能会考虑黄斑手术或其他类型的手术干预。

视网膜保护措施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视网膜的病变。维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良好的眼部健康,有助于延缓病情的恶化。

病理性近视是一种影响视力、可能导致严重眼病的眼科疾病。尽管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减缓病情的发展,降低失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