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你知道吗?放射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神奇作用

作者:杨利专

(柳州市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2-14 10:28:19576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现代医学领域,放射影像技术就像一双“透视眼”,为医生清晰地展现人体内部的奥秘,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每种都各有所长,帮助医生揪出隐藏在身体里的各种疾病。

首先要介绍的是X线成像,它是放射影像技术里的“元老”。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从此开启了医学影像诊断的新纪元。当X线穿透人体时,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其吸收程度有差异,便在成像板上形成了独特的影像。骨骼因富含钙质,吸收较多X线,在影像上呈现为白色;软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吸收相对较少,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灰色;而气体基本不吸收X线,呈现黑色。这种黑白对比的影像,能让医生初步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

X线成像操作简便、价格亲民,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在胸部检查中,一张简单的胸片就能让医生大致看清肺部的形态、纹理,从而快速判断是否存在肺炎、肺肿瘤等病变,还能及时发现肋骨骨折。在骨骼检查方面,X线片对于判断骨折、骨质增生等骨骼疾病也有着重要价值。然而,X线成像存在一定局限性,它是二维平面成像,对于身体重叠部位的结构显示不够清晰,而且辐射剂量相对较高,过量照射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随着技术的发展,CT(计算机断层扫描)应运而生,它是在X线基础上的重大突破。CT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线信号,再经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重建,最终呈现出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与X线不同,CT能将人体切成一个个薄片进行细致观察,有效避免了结构的重叠干扰,大大提高了对微小病变的发现能力。在早期肺癌的检测中,CT的优势尽显无疑,它能够发现小于1厘米的肺部结节,而这些小结节在X线胸片上常常容易被忽视。此外,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的增强扫描,CT还能清晰观察病变部位的血供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不过,CT检查也并非完美无缺,它的辐射剂量比X线更高,对人体存在潜在的辐射风险,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也较长,对于一些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儿童、意识不清者,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MRI(磁共振成像)又是另一种强大的放射影像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MRI最大的优点是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能力,能够清晰地显示大脑、脊髓、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细微结构。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MRI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脑部肿瘤、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MRI能够提供比CT更为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且,MRI检查不涉及辐射,对人体相对较为安全。然而,MRI检查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它的检查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5-30分钟甚至更久,检查过程中机器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此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通常不能进行MRI检查,因为金属在磁场中会产生伪影,干扰图像质量,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危险。

核医学成像也是放射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物活性分子作为示踪剂,注入人体后,通过探测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反映人体生理、生化和代谢功能。其中,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是核医学成像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将PET和CT两种技术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供人体代谢功能的信息,还能精确显示病变的解剖位置。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PET-CT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肿瘤早期,当肿瘤细胞代谢活跃但形态尚未发生明显改变时,PET-CT就能通过检测到异常的代谢增高灶,发现潜在的肿瘤病灶。而且,PET-CT对于判断肿瘤是否转移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过,核医学成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检查费用较高,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一定剂量的放射性药物,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

放射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神奇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它们相互补充,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放射影像检查方法,以便尽早发现疾病,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射影像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创新,未来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