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通过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从而保障充足的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全身。那么,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什么样的疾病?如何正确认识并选择补铁药物呢?接下来药师跟您讲一讲儿童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药点”。
1.铁缺乏≠缺铁性贫血
(1)铁缺乏:当铁的摄入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弥补生理或病理损失时,体内铁储备就会减少甚至枯竭。以铁储备减少为特点的铁缺乏,常见于五岁以下儿童及孕期妇女。
(2)缺铁性贫血:铁缺乏严重到“油箱见底”,导致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呈低色素和小细胞形态、血清铁蛋白降低,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运输氧。
2.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1)早期铁缺乏: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哭闹、食欲减退、手脚冰凉、面色/唇色苍白,常有角质性口唇炎,舌炎,反甲,头发干燥受损甚至脱落等。
(2)缺铁性贫血:进一步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毛发枯细、手掌苍白、指甲薄脆,活动时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悸,头痛,耳鸣,眩晕,心动过速,心绞痛等。部分婴幼儿还可能表现出“异食癖”。
(3)缺铁导致的危害:①导致儿童生长发育滞后。孕期宝妈缺铁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长期生长发育滞后的风险更高,身高体重常常落后于正常儿童。②导致免疫功能降低。铁是维持免疫功能正常活动的元素之一,主要影响细胞介导免疫功能的降低,在铁状态纠正后是可以恢复正常的。③导致脑发育损伤。铁是多种神经递质合成的必须元素,还参与神经纤维髓鞘化,参与细胞代谢供能等。最早铁缺乏对脑神经的伤害可追溯到胚胎时期,对脑功能的不良影响则会延续终身。④导致认知和心理行为发育障碍。铁缺乏的儿童平均发育商较低,其导致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缺陷,即使是纠正了缺铁,脑神经的损害也不可逆的。
3.缺铁的原因与预防
(1)原因:①先天不足:早产、低体重儿出生时铁储备少。②饮食不当:挑食、素食导致铁摄入不足,过量喝牛奶也会导致铁吸收不足。③需求增加:婴儿快速生长期及青春期对铁需求增加。④慢性失血:胃肠道出血(如乳制品蛋白过敏)、寄生虫感染、女孩青春期月经量过多等。⑤吸收障碍:腹泻、肠道疾病或手术等。
(2)预防:宝妈在妊娠期应加强铁的摄入,增加铁储备。婴幼儿期提倡母乳喂养,6月龄婴儿及时添加富铁辅食,循序渐进,按需喂养,注重效果。学龄期、青春期儿童需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及纠正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
4.缺铁的饮食调整
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每周1-2次)、鱼类、蛋黄、豆类(如黑豆、红豆)、菠菜等深绿色蔬菜。合理搭配维生素C,如柑橘、草莓、猕猴桃、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避免铁“杀手”,如牛奶、茶、咖啡与铁剂或富铁食物同服会抑制吸收。
5.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治疗原则:排查病因+铁剂治疗+长期预防。
(2)排查病因: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合理喂养,正确添加辅食、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等。
(3)铁剂治疗:单纯铁缺乏患儿在复查铁蛋白正常后可根据儿童年龄阶段和膳食营养状况改为常规预防措施,缺铁性贫血患儿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应继续补充铁剂1-2个月,以恢复机体对铁的储存。补充铁剂按照每日补充元素铁4-6mg/kg,餐间服用,每日2-3次。
(4)轻中度缺铁常使用口服铁剂治疗,一般不需要选择静脉铁剂或输注浓缩红细胞。常用铁剂的选择如下:①无机铁:如硫酸亚铁,性价比相对较高,但口感较差、胃肠刺激较明显。②有机铁:如琥铂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特点是性质稳定,胃肠道刺激性较小,吸收率较无机铁高,有微弱的铁锈味,儿童接受度尚可。③新型有机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氨基酸络合铁、蛋白琥珀酸铁等。特点是吸收率高、胃肠道反应小,儿童依从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