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 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者:覃鸿发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科)发布时间:2024-12-06 15:50:03720次浏览[发表证书]

1.明确适应症与个体化治疗计划

1)适应症评估:血液净化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毒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坏死、重症胰腺炎等情况。在开始治疗前,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其是否适合进行血液净化。

2)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和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液净化治疗计划。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灌流等)、确定治疗频率和持续时间、调整透析液成分等。

2.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1)血管通路的选择: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环节。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等。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并确保其通畅性和稳定性。

2)血管通路的维护:血管通路在使用过程中需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血等现象。同时,避免对血管通路进行压迫和摩擦,以免导致狭窄或闭塞。

3.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与并发症预防

1)生命体征监测: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并发症的发生,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并发症预防:血液净化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头痛、出血等。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调整透析液成分、控制超滤量、使用抗凝剂等。

4.合理控制水分与电解质平衡

1)水分控制: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过多的水分摄入可能导致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等指标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并定期监测体重变化。

2)电解质平衡:血液净化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医护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钾、钠、钙、磷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药物使用与抗凝管理

1)药物使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如抗凝剂、血管扩张剂、镇痛剂、抗生素等。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2)抗凝管理:抗凝管理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监测抗凝效果。同时,需注意抗凝剂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1)营养支持: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因营养物质丢失而出现营养不良。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包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2)饮食调整: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需注意饮食调整。应避免高盐、高钾、高脂肪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7.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

1)心理护理: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上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必要时,可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

2)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8.定期随访与评估治疗效果

1)定期随访: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2)评估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包括肾功能恢复情况、电解质平衡状态、营养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9.结语

血液净化治疗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医疗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明确适应症与个体化治疗计划、建立与维护血管通路、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与并发症预防、合理控制水分与电解质平衡、药物使用与抗凝管理、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以及定期随访与评估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注意事项,我们可以确保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血液净化治疗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