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长期输液病人的护理

作者: 黄梦姜‌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12-06 16:05:09880次浏览[发表证书]

长期输液病人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管理。以下是一篇关于长期输液病人护理的科普文章,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长期输液治疗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或肌肉注射途径达到治疗效果的情况,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肾脏病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等,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然而,长期输液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压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静脉炎、血管硬化等。因此,对长期输液病人的全面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生理护理

1)静脉选择与保护

静脉选择优先选择四肢远端小静脉进行穿刺,以保护中央静脉和较大的静脉资源。在需要长期输液的情况下,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PORT等)以降低反复穿刺导致的静脉炎和机械性静脉损伤风险。

静脉保护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应确保导管稳固,避免移位、打折或脱出。

2)输液管理

药物兼容性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兼容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输液速度与总量根据医嘱准确调控输液速度和总量,避免过快或过量输液导致循环负荷过重、水肿等并发症。封管与冲管在输液间隔或停止输液时,正确使用肝素或其他封管液进行封管,防止血栓形成。

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炎一旦发现静脉炎迹象,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采取相应抗菌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对于浅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可用30%硫酸镁粉加入温水湿热敷。

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和敷料,对于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需定期进行导管尖端培养。

2.心理护理

长期输液治疗往往伴随着疼痛、瘙痒等不适感,加上治疗周期长,患者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1)情绪支持

倾听与鼓励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积极的情绪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温暖。

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疏导,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和过程,解答患者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疑惑,帮助他们理解并接纳当前的治疗状态。

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尊重患者意见在治疗过程中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增强对治疗过程的掌控感。

鼓励家人陪伴鼓励家人和朋友的陪伴,通过亲情和友情的力量给予患者心灵慰藉,减轻孤独感。

3.生活护理

1)生活指导

合理安排作息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饮食调节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2)康复活动

适度运动鼓励患者参与适合的康复活动,如阅读、绘画、听音乐等,以转移注意力,降低对疾病和治疗的过度关注。

保持兴趣爱好鼓励患者保持个人的兴趣爱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4.培训与教育

1)护理人员培训

提升专业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穿刺技术、输液参数调整等工作能力,减少患者静脉损伤的发生率。

强化无菌观念加强无菌操作培训,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患者健康教育

输液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输液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输液目的、过程、注意事项等。

自我监测指导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生命体征的方法,如体重、血压、心率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结论

长期输液病人的护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生理、心理、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和人性化的关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液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执行。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