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碎石后结石凭空消失?冲洗液温度与流速的“隐形推手”作用

作者: 潘秀雪

(武宣县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12-06 10:48:22877次浏览[发表证书]

泌尿系统结石常见且发病率渐升,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碎石术是常用治疗手段,但碎石后如何确保结石顺利排出仍是关键。其实冲洗液的温度与流速在结石排出过程中扮演着“隐形推手”的重要角色,了解作用对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1.结石治疗与冲洗液的基本概念

1)结石治疗现状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石的存在会引起疼痛、血尿、感染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碎石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碎石术,可以将较大的结石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排出体外。但即使结石被击碎,如何确保碎石能够顺利排出,仍然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冲洗液的作用冲洗液主要用于清洁手术区域,防止血液、碎石等堵塞管道,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同时还可以将击碎的结石颗粒冲出体外,促进结石的排出。此外,冲洗液还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减少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组织的损伤。

2.冲洗液温度的影响

1)温度对组织的影响人体组织对温度非常敏感。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可以减少对组织的刺激,避免因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当冲洗液温度过低时,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影响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进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增加感染的风险。相反,如果冲洗液温度过高,会使组织蛋白变性,细胞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2)温度对结石排出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尿道和输尿管等管道的平滑肌能够保持良好的舒缩功能。当冲洗液温度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时,平滑肌的蠕动更加协调有力,能够更好地推动结石颗粒向下移动。而温度不适宜时,平滑肌的功能会受到抑制,结石排出的阻力增加,从而影响结石的排出效果。

3)临床适宜温度范围根据实践经验,冲洗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7℃左右较为适宜接近人体的体温,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组织的刺激,同时保证结石排出的顺畅。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可以使用恒温装置确保冲洗液的温度稳定。

3.冲洗液流速的影响

1)流速对结石排出的动力作用适当的流速可以形成足够的压力,推动结石颗粒在管道内移动。当流速过慢时,冲洗液产生压力不足以克服结石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力,结石难以排出。而流速过快时,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同时也可导致冲洗液反流,影响手术效果。

2)流速对管道通畅性的影响在结石治疗过程中,结石颗粒、血液等物质易堵塞管道适当流速可以及时将物质冲走,防止堵塞的发生。如果流速过慢,物质易沉积在管道内,形成堵塞,影响结石排出。

3)临床适宜流速范围临床实践中,对于较小的结石,流速可以相对较慢,每分钟40-60滴左右较为合适。而对于较大的结石或结石数量较多的情况,流速可以适当加快,每分钟60-80滴左右,但具体流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手术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温度与流速的协同作用

1)相互配合促进结石排出适宜温度保证组织功能,使平滑肌更好响应流速变化;合适流速在适宜温度基础上为结石排出提供动力,两者协同达最佳效果。

2)临床操作中的综合考虑临床操作中,医护人员要综合考虑温度和流速。调整流速时注意温度稳定,调节温度时考虑流速对结石排出的影响,合理调整。

5.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疼痛、不适等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温度和流速。

2)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操作时严格按规范进行,确保温度和流速调整准确,注意冲洗液更换和管道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碎石后结石顺利排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冲洗液温度与流速起着重要作用。适宜温度减少组织刺激,合适流速提供排出动力,二者协同促进结石排出。医护人员应重视温度与流速,密切观察患者,严格规范操作,合理调整参数,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