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哪些疾病?

作者:黄勤谊

(柳州市柳北区雅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25-02-21 09:55:59952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常规的尿液检查中,尿蛋白这一项指标备受关注。当检查报告上显示尿蛋白阳性时,很多人会感到担忧,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尿蛋白阳性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1.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尿蛋白阳性

在深入探讨可能引发尿蛋白阳性的疾病因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生理性情况。当人体经历剧烈运动后,身体会迅速进入应激状态。此时,肾脏的血液流动和滤过功能会随之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有可能致使少量蛋白质“溜”到尿液当中,从而出现尿蛋白阳性的检测结果。不过,这种情况通常只是暂时的。只要经过一段适当的休息时间,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肾脏功能也会随之恢复,尿蛋白往往就会变回正常。

除此之外,长时间保持直立姿势、身体受寒,或是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同样可能引起蛋白尿。就像有些人,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之后进行尿液检查,就可能会发现尿蛋白呈阳性。但只要在平卧休息后再次复查,检查结果常常又会转为阴性。所以,这些由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尿蛋白阳性,一般来说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只要及时去除相应的诱因,身体就能自行恢复正常。

2.肾脏疾病引发的尿蛋白阳性

肾小球肾炎:这是导致尿蛋白阳性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肾小球就像一个精密的滤网,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阻挡血液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使其不会进入尿液。但当肾小球受到炎症侵袭时,这个滤网的功能就会受损,蛋白质就容易漏到尿液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感染后,比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除了尿蛋白阳性外,还可能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相对隐匿,病程较长,尿蛋白持续存在,还可能伴有肾功能逐渐减退。

肾病综合征:这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更为严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尿蛋白定量往往超过3.5克/24小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水肿,从眼睑、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肾脏的微血管造成损害,影响肾小球的功能。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逐渐增多,最终可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尿蛋白阳性,一定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延缓疾病进展。

高血压肾损害: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硬化,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影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出现尿蛋白。一般先出现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为夜尿增多,随后可出现少量蛋白尿。患者往往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肾损害至关重要。

3.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尿蛋白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肾脏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蛋白尿。除了尿蛋白阳性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瘤细胞会分泌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这些物质会在肾脏中沉积,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引起蛋白尿。患者常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等表现。

当发现尿蛋白阳性时,不要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明确病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去除诱因后定期复查即可;而对于疾病导致的尿蛋白阳性,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保护肾脏功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要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