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认识肿瘤: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应对它

作者: 陈其创

(百色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二区)发布时间:2025-02-21 11:14:52370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生活中,肿瘤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们心生恐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肿瘤神秘的面纱,深入认识它。

1.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身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正常时,人体细胞按规律生长、分裂和死亡。可一旦细胞受到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影响,基因发生改变,就会失控般疯狂增殖,形成肿瘤。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生长慢,有包膜,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对身体危害小,像脂肪瘤。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无包膜束缚,会侵犯周围组织,还能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也就是令人害怕的“癌症”。

2.肿瘤的诱发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堪称肺癌的“头号元凶”。据统计,高达85%以上的肺癌患者都有长期吸烟史。除了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为肿瘤的发生埋下隐患。高油高盐饮食易引发肥胖,增加患癌风险;过度饮酒会损伤肝脏细胞,长期酗酒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缺乏蔬菜水果摄入,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削弱身体的抗癌防线。例如,经常食用腌制食物,其中含有的大量亚硝酸盐,在胃内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可能诱发胃癌。

环境因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装修材料中的甲醛,都会损害细胞。辐射,不管是医用辐射不合理使用,还是天然辐射超标,都可能损伤细胞DNA,诱发肿瘤。

遗传因素:部分癌症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成员患癌风险会增加。比如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高。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炎症长期不愈,会在体内持续产生炎症因子,对组织细胞造成反复刺激,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肿瘤。例如,慢性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感染肝脏,会导致肝细胞持续受损、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大大增加,进而发展为肝癌。胃溃疡若长期不愈合,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会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胃部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增生,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3.如何预防肿瘤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是预防肿瘤的关键一步。戒烟不仅能降低肺癌风险,还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对于饮酒,应遵循适量原则,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橙子等,以及全谷物食品,如燕麦、糙米等。同时,减少加工肉类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香肠、油炸食品、糕点等。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不仅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癌能力

避免环境致癌因素:尽量减少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新装修的房子务必充分通风晾晒3-6个月后再入住,入住前最好请专业机构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在工作中,如果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工原料、放射性物质等,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定期体检: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针对性的癌症筛查至关重要。例如,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可早期发现乳腺病变;50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肠道息肉等癌前病变并进行处理。此外,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乙肝、丙肝、胃溃疡等,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通过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可降低癌变风险。例如,慢性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几率。

肿瘤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深入了解肿瘤的本质、诱发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我们能够降低患癌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肿瘤“打一场有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