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急诊急救知识大揭秘:为生命争取时间

作者:潘玉甫

(永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发布时间:2025-02-21 17:29:08894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疾病总是不期而至。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每一秒都关乎着生命的存亡。掌握急诊急救知识,就如同为生命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能够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那些实用的急诊急救知识。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极为危急,心脏停跳、血液循环中断,几分钟内就可能致命,心肺复苏(CPR)是关键急救措施。

其操作需准确迅速。先判断环境安全,轻拍呼喊患者看有无意识。无反应则呼叫急救人员并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随后将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用力垂直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每30次按压做2次人工呼吸,捏鼻口对口吹气1秒,见胸廓起伏即可,反复操作。

AED到达后,按语音提示操作。它能分析心律,必要时电击除颤,可大幅提升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

2.气道异物梗阻与海姆立克急救法

气道异物梗阻在生活中常见,儿童和老人更易发生。异物堵塞气道时,患者会呼吸困难、无法说话、剧烈咳嗽,不及时处理可致窒息死亡。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应对良策。对于成人和一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前脚距患者一脚宽,后脚踮起、膝盖微弯,让患者坐于弓起大腿上,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张开。双臂环绕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握拳手,急速有力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每秒约1次,重复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对于一岁以下婴儿,将其面朝下放在手臂,手托头颈部,手臂靠大腿。用另一只手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间快速有力拍击5次,再翻正婴儿,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拍背和按压直至异物排出。

3.创伤出血与止血包扎

生活中创伤出血情况常见,正确止血包扎能减少出血、防感染,为治疗争取时间。

小伤口出血,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去除污垢异物,再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5-10分钟止血,按压需持续用力。

伤口大、出血多,要用更有效方法。直接压迫止血最常用,用纱布等覆盖伤口用力按压。四肢出血,可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用止血带,但每隔1小时左右需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伤口止血后要包扎,常用材料有绷带、创可贴等。包扎时注意松紧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起到包扎作用。

4.中暑与急救措施

在炎热的夏季,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当发现有人中暑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患者的衣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等大动脉处,帮助散热。可以让患者饮用适量的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饮品。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5.急性中毒与处理方法

急性中毒也是急诊常见的情况之一,可能是由于误食有毒物质、吸入有害气体等原因引起。

如果发现有人急性中毒,首先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是误食有毒物质,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以让其大量饮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尽量排出胃内的毒物。但如果患者误服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不能进行催吐,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同时,要尽快确定中毒的原因,并告知急救人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急诊急救知识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种知识和技能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条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学习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当意外发生时,我们不仅能够冷静应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还能成为身边人的“救命英雄”。让我们一起传播这些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为生命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