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疾病中,肺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令人忧心。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肺肿瘤,深入了解它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策略十分必要。
1.肺肿瘤的成因
(1)吸烟:吸烟堪称导致肺肿瘤的首要元凶。烟草燃烧时会释放出超过60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像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在肺部不断累积,对肺部细胞的DNA造成损害,进而引发细胞的基因突变,最终促使肿瘤细胞的形成。据统计,约85%的肺肿瘤患者都有长期吸烟史,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患肺肿瘤的风险就越高。被动吸烟同样危险,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患肺肿瘤的几率也会显著增加。
(2)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充斥在我们周围。这些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随着呼吸进入肺部,长期积聚,对肺部组织产生持续性刺激,大大提高了肺肿瘤的发病风险。阴霾天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等,也能深入肺泡并沉积,引发肺部炎症,久而久之诱发肿瘤。
(3)职业因素:某些特定职业的从业者,由于长期接触石棉、铬、镍、砷等致癌物质,患肺肿瘤的可能性会大幅上升。例如石棉工人,他们吸入的石棉纤维会在肺部留存,导致肺部纤维化,进而增加肺肿瘤发病几率。在采矿、冶金、化工等行业工作的人员,都需特别警惕职业暴露带来的风险。
(4)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肺肿瘤的发病中也起着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肺肿瘤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肺肿瘤的风险可能会比常人高出数倍。这是因为遗传基因的突变可能使个体对致癌物质更为敏感,更易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肿瘤。
(5)其他因素: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肺部组织反复受损、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细胞的异常增生,进而引发肺肿瘤。此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由于身体对肿瘤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减弱,也更容易患上肺肿瘤。
2.肺肿瘤的症状
(1)咳嗽:咳嗽是肺肿瘤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早期的咳嗽可能表现为轻度的、间歇性的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咳嗽,且使用止咳药物往往效果不佳。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两周,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就应警惕肺肿瘤的可能。
(2)咯血:肿瘤组织血运丰富,质地较脆,剧烈咳嗽时可能导致肿瘤表面血管破裂,从而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血量一般较少,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大口咯血的情况。一旦发现咯血,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3)胸痛:部分肺肿瘤患者会感到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胸痛通常在咳嗽、深呼吸或改变体位时加重。若肿瘤侵犯到胸壁、肋骨或神经,疼痛会更为剧烈,且范围可能扩大。
(4)呼吸困难:当肿瘤增大,阻塞了气道,或者导致肺部组织受损、肺功能下降时,患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活动后症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5)其他症状:肺肿瘤晚期还可能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此外,肿瘤转移至其他部位时,还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脑部可导致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骨折等。
3.肺肿瘤的预防策略
(1)戒烟限酒:戒烟是预防肺肿瘤最有效的措施。无论烟龄多长、吸烟量多大,只要及时戒烟,患肺肿瘤的风险就会逐渐降低。同时,也要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与烟草中的致癌物质产生协同作用,增加肿瘤发病风险。
(2)改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时间。雾霾天气外出时,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新装修的房屋要充分通风散味,检测合格后再入住;在工作场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
(3)定期体检:对于长期吸烟、有职业暴露史、家族中有肺肿瘤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肺部检查至关重要。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筛查早期肺肿瘤的有效方法,能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肿瘤,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4)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因为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状态。
(5)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防止病情恶化发展为肺肿瘤。
肺肿瘤的成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了解其成因和症状,积极采取预防策略,对于降低肺肿瘤的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肺部健康筑起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