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怎么吃才健康?

作者:倪世婷

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21 16:14:42770次浏览[发表证书]

糖尿病(DM)作为一种全球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日常饮食管理堪称疾病控制的核心环节。饮食调控不仅关乎血糖(BG)的平稳,更与糖尿病并发症(DC)的预防密切相关。从营养学与临床医学视角出发,构建科学、合理且具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需综合考量能量代谢、营养素配比及食物升糖特性等多维度因素。

1.能量摄入:精准计算与动态调整

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能量得根据个人情况来算,像年龄、性别、体重、日常活动量这些都要考虑。临床上一般用特定公式算出基础能量需求,再结合活动量调整。比如,活动量小的人能量需求系数低些,活动量大的人系数就高些。

能量摄入不能一直不变。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要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来减肥,一般每天减500~750千卡,一周减0.5~1千克比较合适。而太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得增加能量摄入来维持或恢复到正常体重。另外,怀孕期间有糖尿病的妈妈,到了孕中后期要慢慢增加能量摄入,让宝宝好好长。

2.营养素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的黄金三角

1)碳水化合物:是血糖主要来源,直接影响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优先选全谷物(糙米、燕麦等)、豆类(红豆、绿豆等)、非淀粉类蔬菜(菠菜、西兰花等)等升糖慢食物。建议每日碳水摄入占总能量45%~60%,定时定量,少食升糖快食物(精制米面制品、含糖饮料)。膳食纤维可减缓碳水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每日摄入不少于25克,合理搭配可溶性(如燕麦β~葡聚糖)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如小麦麸皮)。(2)蛋白质:对维持肌肉量、增强免疫力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摄入占总能量15%~20%,优质蛋白(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大豆制品)占一半以上。肾功能不全者需限蛋白摄入,优先选优质低蛋白食物。(3)脂肪:摄入需兼顾种类与总量。饱和脂肪酸摄入低于总能量10%,避免反式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亚麻籽油)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建议每日摄入占总能量5%~10%。胆固醇摄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严格把控。

3.食物选择:升糖特性与营养密度的双重考量

1)主食:以全谷物(糙米、燕麦等)、杂豆类(红豆、绿豆等)替代部分精制米面,升糖慢且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薯类(土豆、山药等)适量吃,计入每日碳水总量。(2)蔬果:每日摄入不少于500克非淀粉类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优选苹果、柚子等升糖慢品种,吃100~200克,不喝果汁、不吃蜜饯。(3)蛋白质:瘦肉(鸡胸肉、瘦牛肉等)、鱼类(三文鱼、鳕鱼等)、豆制品是优质蛋白来源;鸡蛋每日不超过1个,奶制品选无糖或低糖(低脂牛奶、酸奶)。(4)油脂坚果:橄榄油、山茶油等适合炒菜;坚果(杏仁、核桃等)热量高,每日不超过10克。

4.餐次安排:少食多餐与血糖波动的艺术

少食多餐是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办法。把每天该吃的食物能量,分配到4~6餐里,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减轻胰岛的负担。具体来说,早餐可以占每天总能量的20%~25%,午餐占30%~35%,晚餐占25%~30%,剩下的10%~15%用来加餐。加餐的食物选择有讲究,要营养好且升糖慢。像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无糖酸奶或者少量坚果都可以,别选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另外,睡前加餐能预防低血糖,特别是用胰岛素或者磺脲类药物的患者更要注意。

5.特殊情况:妊娠、并发症与个体化需求

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需兼顾自身与胎儿需求,每日能量摄入较孕前增加300~500千卡,多吃蛋白质与膳食纤维,并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调整胰岛素用量。(2)糖尿病肾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与盐摄入,延缓肾功能恶化。建议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0.6~0.8克蛋白质,优先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少吃高钾(如香蕉、橙子)、高磷(如动物内脏、加工肉类)食物。(3)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与吞咽困难,饮食应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多吃优质蛋白与维生素D,食物以软质或半流质为宜。

结语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结合个体化需求与人文关怀。通过精准计算能量摄入、优化营养素配比、合理选择食物及安排餐次,糖尿病患者不仅可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更可提升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