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生命降临时,本应是充满喜悦与希望的时刻,但产后出血“隐形杀手”却时刻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据相关统计,产后出血为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残留,正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两大主要幕后黑手。该两个看似陌生的医学术语,究竟如何在产妇分娩后“兴风作浪”?让我们在下文中深入探究其中的真相。
1.子宫收缩乏力,失去“动力”的子宫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在分娩过程中承担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如同一个强有力的“泵”,经有节律的收缩,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会迅速收缩,压迫子宫壁上的血管,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当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时,该“泵”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子宫收缩乏力产生因素较多,其中产妇的身体状况为重要因素,如产妇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产程过长等,均造成子宫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此外多胎妊
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情况,可使子宫过度膨胀,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难以有效收缩。部分产妇本身存在子宫肌壁损伤,如多次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史等,可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功能。
子宫收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的表现较为明显,产妇可出现阴道大量流血,血液多呈持续性涌出,颜色鲜红。若不进行及时处理,出血量可迅速增加,产妇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等休克前期症状,严重时,可陷入休克状态,危及产妇生命。
2.胎盘残留,“赖着不走”的“不速之客”
胎盘在孕期是胎儿获取营养和氧气的重要“桥梁”,但在胎儿娩出后,其就完成了使命,需要及时从子宫壁剥离并排出体外。但有时胎盘的部分或全部会“赖着不走”,残留在子宫内,这就是胎盘残留。
胎盘残留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胎盘粘连是常见原因之一,由于产妇存在子宫内膜炎、多次人工流产等病史,造成子
宫内膜受损,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正常剥离过程受阻。此外,胎盘植入也会造成胎盘残留,即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此种情况更为严重,且处理起来也较为棘手。
在胎盘残留时,残留的胎盘组织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同时胎盘组织会发生变性、坏死,引起子宫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不同,胎盘残留导致的产后出血通常在胎儿娩出后一段时间才开始出现,出血量多少不一,可为少量持续出血,也可为大量急剧出血,且可能伴有腹痛等症状。如果残留的胎盘组织引发感染,可出现发热、恶露有异味等情况。
3.应对幕后黑手,守护产妇生命健康
面对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残留这两大产后出血的幕后黑手,预防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在孕期,产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评估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如对于有多次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的产妇,医生会密切关注其子宫情况,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一旦发现子宫收缩乏力的迹象,会及时采取措施。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按摩子宫,通过外力刺激促进子宫收缩;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等,增强子宫的收缩能力;对于严重的子宫收缩乏力,需采取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手术方法进行止血。对于胎盘残留,医生会根据残留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果残留的胎盘组织较少,可先尝试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使残留组织排出。若残留组织较多或无法自行排出,则需要进行清宫手术,通过手术器械将残留的胎盘组织清除干净。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对子宫造成进一步损伤。
总之,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残留作为产后出血的两大幕后黑手,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健康。无论是产妇、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提高对该两大因素的认识,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希望每一位产妇都能平安度过分娩这一人生重要时刻,迎来新生命的同时,也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