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预防肾结石的实用小技巧

作者: 周琴

泸州市中医医院 泌尿外科发布时间:2025-03-21 15:22:35754次浏览[发表证书]

“就像有人拿着电钻在肾脏里不停敲打”,经历过肾结石发作的人,往往对那种绞痛记忆犹新。肾结石,这个悄无声息在肾脏“搞破坏”的“小石头”,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折磨着越来越多的人。其实,只要掌握科学方法,肾结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预防肾结石的实用小技巧,帮你远离这份“钻心之痛”。

1.认识肾结石:肾脏里的“不速之客”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每天过滤大约180升血液,将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这些废物能顺利排出,但当尿液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比如钙、草酸、尿酸等,它们就会像“搭积木”一样逐渐堆积,形成晶体。随着时间推移,晶体不断聚集、增大,最终变成坚硬的结石,这就是肾结石的形成过程。肾结石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毫无感觉,只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的则会突然出现剧烈腰痛,疼痛向下腹部和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结石堵塞输尿管,还会引发肾积

水,严重损害肾脏功能。了解肾结石的成因和危害,是我们预防它的第一步。

2.饮食调控:把好预防第一关

1)喝对水,稀释“结石原料”。多喝水是预防肾结石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水就像“搬运工”,能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物质浓度,减少晶体沉淀的机会。建议每天喝2000~3000毫升水,相当于8~12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因为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可以把喝水融入日常生活,比如上班时在桌上放个大水杯,每小时喝几口;外出时随身带个水壶,随时补充水分。不过,喝水也有讲究。最好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少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和咖啡。这些饮品中含有的糖分、磷酸盐等成分,可能会促进结石形成。像李大爷,以前总爱喝甜饮料,结果查出肾结石,后来改喝白开水,结石再也没复发过。(2)合理控制草酸摄入。草酸是形成肾结石的主要“原料”之一。菠菜、苋菜、甜菜等蔬菜中草酸含量较高,食用前最好先焯水,这样能去除大部分草酸。坚果、巧克力、浓茶等也是草酸“大户”,

要适量食用。但也别因噎废食,完全不吃含草酸的食物,营养均衡同样重要。(3)正确对待钙的摄入。很多人认为补钙会导致肾结石,其实这是误区。相反,摄入适量的钙能与肠道中的草酸结合,随粪便排出,减少草酸被吸收入血后在肾脏形成结石的风险。关键是要合理补钙,通过饮食摄入的钙就足够了,比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如果需要额外补钙,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

3.生活习惯:打造健康“防石屏障”

1)规律运动,促进代谢。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废物,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于久坐族来说,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简单的伸展、走动,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尿液浓缩。(2)控制体重,降低风险。肥胖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超标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尿液中钙、草酸等物质的含量。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

数(BMI)保持在正常范围,能有效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3)避免憋尿,及时排尿。憋尿是个坏习惯,会让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尿液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增加结石形成几率。有尿意时要及时排尿,不要刻意忍耐。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即使不想起夜,也尽量排空尿液。

4.特殊人群:重点防护不可少

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等疾病的人,以及有肾结石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肾结石,需要格外注意预防。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监测尿液和血液指标。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和生活建议,必要时服用药物预防结石形成。

肾结石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一杯及时的白开水,

一份合理的饮食搭配,一次规律的运动,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都在为我们的肾脏健康筑起坚固的防线。愿大家都能远离肾结石的困扰,拥有健康的肾脏,享受无“石”一身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