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帕金森病,中医怎么看“抖”与“僵”?

作者:唐红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21 15:46:43787次浏览[发表证书]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和平衡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是大脑内多巴胺缺乏,常通过药物补充缓解症状。帕金森病属于中医的颤病,在中医看来,帕金森病不仅与多巴胺分泌减少相关,更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衡等,中医对“抖”“僵”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

1.帕金森病的病因与中医理解

帕金森病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是中脑黑质区神经院退化,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从而影响大脑运动控制。中医则认为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肝肾阴虚导致血液和精气不足,影响大脑和神经功能,可能引起头晕、肌肉僵硬和颤抖;气血不足则可引起脏腑失调,气虚导致运动障碍,血虚引发肢体麻木或不灵活;痰湿阻滞则可阻碍气血流通,加重肢体不灵活的症状;风寒湿邪侵袭可引起关节僵硬和肌肉紧张,

进一步加重病情。

2.帕金森病的“抖”与“僵”从中医角度分析

1)“抖”——静止性震颤。“抖”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患者在静止时出现不自主的震颤,通常从手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部位。中医对此有其独特的理解。风邪引动: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引起的震颤通常表现为不规则、活动性强。帕金森病的震颤与风邪有关,尤其是当外界风寒湿邪侵袭时,可能加重震颤的表现。气血不足,失养筋脉:当气血不足时,人体无法充分滋养四肢和脉络,导致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出现抖动。尤其是老年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容易出现震颤。痰湿内生:中医认为,痰湿的内生也会导致震颤的发生。痰湿阻滞气血运行,可能使神经传导发生紊乱,表现为手部等肢体的震颤。(2)“僵”——肌肉僵硬。“僵”指的是肌肉的紧张和硬直,患者常感到肢体活动困难,动作迟缓,甚至不能自如地做出简单的动作。中医对“僵”的理解,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中医认为,肝主筋,肝风内动常常导致筋脉失养,表现为肌肉僵硬。帕金森病患者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常出现肢体僵硬的症状。气血虚弱,脉络不通:气血不足,脉络失畅,致使肢体活动受限,关节肌肉无法灵活运动。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僵”的症状。寒湿凝滞: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容易导致气血凝滞,表现为肌肉僵硬,关节肿痛不舒。寒湿阻滞人体的气血流通,也会加重“僵”的表现。

3.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选用具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化痰通络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独活寄生汤: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僵硬。八珍汤:用于气血不足,帮助补气养血,改善震颤和僵硬。补肾填精汤: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能够滋补肝肾,缓解震颤。天麻钩藤饮:用于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肢体震颤等症状。(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穴

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运动功能。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等。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震颤和僵硬症状,改善运动能力。(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舒展筋脉,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对于改善帕金森病的“僵”症状有很好的效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按摩,能帮助缓解肢体的僵硬,促进气血流通。(4)运动疗法。中医提倡“动则生阳”,认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对于帕金森病患者,通过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震颤和僵硬的症状。

结语

帕金森病的“抖”与“僵”是其典型症状,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结合药物、针灸、推拿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神经功能。中医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是西医治疗的重要补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