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医疗环境复杂多变,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和改进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培育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引言
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加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医院管理的关键环节。当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针对性、形式创新性、考核实效性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医疗行业发展需求,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提供思想保障。
1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与医院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有助于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激发团队奉献精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1]。此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统一思想认识,减少内部矛盾,促进医院各部门协作,提升整体管理效能。在医疗行业面临市场化冲击和利益诱惑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还能筑牢廉洁行医防线,防范腐败风险。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院管理,不仅是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当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停留在传统理论层面,缺乏与医疗行业特点的深度结合。医务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复杂,但教育内容多以宏观政策、文件学习为主,未能有效回应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职业困惑。例如,针对医疗纠纷、医德医风等现实问题的具体指导不足,导致教育流于表面,难以真正触动医务人员的思想。此外,教育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及时融入新时代医疗改革、互联网医疗等新趋势,使得医务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降低,参与积极性不高。
2.2教育形式单一僵化
医院思想政治教育仍以集中学习、会议传达、文件宣读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这种单向灌输的模式难以激发医务人员的学习兴趣,尤其对年轻医护人员吸引力不足。新媒体、短视频、案例研讨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较少,未能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灵活性。同时,教育过程缺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导致医务人员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形式上的僵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走过场”,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2.3考核机制流于形式
目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多以签到、笔记检查、心得体会等表面指标为主,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考核标准模糊,未能与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关键指标挂钩,导致教育成果难以量化。此外,考核结果往往不与晋升、评优等激励机制结合,使得医务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院甚至存在“重痕迹、轻实效”的现象,导致教育沦为应付检查的任务,而非真正提升思想素质的途径[2]。这种形式化的考核机制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影响力。
3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策分析
3.1优化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和医务人员实际需求,避免空泛的理论说教。可以围绕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患沟通等核心议题,设计案例式、问题导向型的教育内容,让医务人员在具体情境中思考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例如,通过分析典型医疗纠纷案例,引导医护人员讨论如何平衡技术操作与人文关怀。同时,教育内容应紧跟医疗行业新趋势,如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建设等,帮助医务人员在技术变革中坚守职业操守。此外,可邀请优秀医生、抗疫模范等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3.2创新教育形式,提升互动性和吸引力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医务人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亟需构建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育体系。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 “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是重要突破口,可通过开发医疗行业特色的短视频课程、开展线上直播讲座、建立互动问答社区等方式,让医护人员能够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碎片化学习。同时应当注重体验式教学,精心设计医患沟通模拟、医疗纠纷处置演练、急救团队协作等情景教学环节,让医务人员在仿真环境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定期举办医疗伦理辩论赛、职业精神主题沙龙等活动,为医务人员提供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院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医疗题材微电影创作、开展医德故事汇演等生动形式,使教育内容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这些创新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医务人员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3.3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激励与实效导向
科学的考核机制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见效的关键。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将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与医德考评、患者满意度、投诉率等实际工作指标挂钩,避免单纯以学习次数、笔记字数衡量教育效果。可引入360度评价机制,通过同事互评、患者反馈、领导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估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3]。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等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增强医务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定期开展教育效果跟踪调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转化为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而非流于形式的表面任务。
3.4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委应牵头制定年度思政教育计划,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医院整体发展战略,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各党支部可结合科室特点,开展“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活动,例如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医德查房”等,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诊疗服务。同时,加强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协同配合,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如青年医师职业规划讲座、护士人文素养培训等,形成全员覆盖、全程贯通的育人体系。此外,可联合高校、社区等外部资源,开展联合党课、志愿服务等活动,拓宽教育渠道,增强社会影响力,构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网络。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完善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引领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作用。未来,医院应持续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和行业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计璐娟.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24,(S1):52-54.
[2]陆晓芬.新常态下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J].中国军转民,2024,(03):86-87.
[3]熊志强.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J].现代医院,2023,23(12):1832-1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