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扭伤脚踝别硬扛!中医这套“组合拳”助你更快康复

作者:饶远森

柳州市中医医院 中医骨科 发布时间:2025-04-11 15:42:17912次浏览[发表证书]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无论是运动场上的一次急停变向,还是日常生活中一次踩空台阶,都可能让踝关节承受超出极限的力量,导致韧带过度拉伸甚至撕裂。

中医在应对急性踝关节损伤方面,更强调在保护损伤组织的前提下,早期、适度地干预气血运行,促进修复,防止瘀血凝滞和筋脉粘连,为后续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1.急性期(24~72小时):制动化瘀是关键

扭伤后第一时间,剧痛、迅速肿胀、局部发热、活动严重受限是主要表现。此时首要任务并非盲目揉搓或热敷。

1)即刻保护与制动。①停止患肢活动;②适当休息;③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④抬高患肢;⑤慎用冰敷:中医认为急性期局部气血瘀滞生热,冰敷有短暂清热作用。但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用薄毛巾包裹冰袋。单次时间位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如肿胀疼痛剧烈可酌情使用。(2)外敷活血化瘀中药。中医在急性期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凉血”功效的中药外敷。如大黄、栀子、乳香、没药、红花、冰片等。研粉后用蜂蜜、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均匀外敷于患处。注意皮肤破损处禁用;敷药厚度适中;注意观察皮肤是否过敏;保持敷料湿润;遵医嘱更换。

2.恢复期(3~2周左右):散瘀舒筋促修复

此阶段急性炎症高峰已过,肿胀开始消退,疼痛减轻,但瘀血未散尽,损伤待修复,关节活动仍受限。

1)继续中药外敷/外洗。可继续使用急性期方药,或适当增加“舒筋活络”(如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和“续筋接骨”(如骨碎补、自然铜)的药物比例。当肿胀明显消退,皮肤无破损时,用中药煎汤外洗或熏蒸患处,能促进局部循环,有效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2)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解溪、昆仑、照海、阿是穴配合远端取穴如对侧合谷、同侧阳陵泉、悬钟等,能有效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在肿胀明显消退后,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推拿治疗是促进恢复的关键环节。

3)逐步功能锻炼:动静结合的智慧。中 医强调“动静结合”。在疼痛允许、保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尽早开始主动活动包括主动屈伸脚趾训练、肌肉等长收缩、无负重关节活动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本体感觉(关节位置觉)下降。

3.康复期(2周以后):强筋壮骨防再伤

肿胀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度大部分恢复,但韧带强度、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和关节稳定性尚未完全恢复,是功能锻炼和预防再伤的黄金期。强化功能锻炼(力量训练、抗阻训练等);持续中医调理(补肝肾、强筋骨、益气活血类中药内服、外治温通疗法);护具的合理使用(在重返运动初期,可佩戴合适的踝关节护具提供额外支撑和保护)。

4.中医视角下的踝关节扭伤核心

中医将踝关节扭伤归属于“筋伤”范畴,其核心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筋脉受损”。

1)气滞血瘀:外力损伤导致局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甚至离经妄行,形成瘀血。表现为肿胀、青紫、疼痛拒按。

2)筋脉受损:“筋”包含韧带、肌腱、筋膜等组织。扭伤导致筋脉撕裂、挛急,从而出现关节不稳、活动受限症状。(3)肝肾不足(潜在因素):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精气充盈,则筋骨强健有力。这也是为何康复后期强调补益肝肾。

5.重要提示与就医信号

如有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受伤时听到“啪”的响声;疼痛极其剧烈,无法站立或承重;踝关节严重畸形,明显错位;肿胀异常迅速且严重;脚趾感觉麻木或针刺感,脚趾颜色苍白或发紫(提示神经血管损伤);皮肤有开放性伤口;高度怀疑骨折或严重韧带撕裂时,必须首先拍片检查明确诊断!

6.健康小贴士

1)合适的鞋子:运动时穿着提供良好足弓支撑和踝部稳定的运动鞋。(2)运动前热身:充分活动关节,拉伸肌肉。

3)增强肌力与平衡:平时加强下肢尤其是踝周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练习。(4)注意环境:在光线不足、路面不平或湿滑处行走要格外小心。(5)伤后康复要彻底:切勿在未完全康复前贸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这是预防“习惯性扭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