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别再乱补钙了!骨质疏松的真正防治策略

作者:林佳杰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脊柱骨病外科软组织肿瘤科 发布时间:2025-05-09 14:55:30665次浏览[发表证书]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缺钙了,要补钙!”于是钙片、钙粉、钙奶、钙片糖,成了许多中老年人家中的常备品。然而,很多人长期坚持补钙,体检时却依旧发现骨密度降低,甚至出现骨折。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骨质疏松并不是一个“只缺钙”的简单问题,而是一种与年龄、激素、营养、运动以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认识骨质疏松的真面目,学习科学防治方法,别再被“乱补钙”误导,给骨骼健康打一针“科学的强心剂”!

1.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导致骨折风险显著升高。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只有在发生脆性骨折后才被诊断出来。

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超过1/3。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后骨丢失速度明显加快,骨质疏松风险更高。髋部骨折不仅会严 重影响生活质量,还显著增加死亡率,第一年内的死亡风险甚至高达20%30%

2.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

骨骼在人体内一直处于不断“新陈代谢”的状态:一方面旧骨被破骨细胞吸收,另一方面新骨由成骨细胞生成。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当破骨作用超过成骨作用时,就会导致骨量流失,骨骼变得脆弱。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增长:从35岁起,骨量开始缓慢下降,随着年龄增加而加快。(2)性别与激素变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高发;男性则多数在70岁后风险显著上升。(3)营养不良: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强度。(4)缺乏运动:久坐或长期卧床减少了骨骼受到的机械刺激,影响骨密度。(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过度饮酒、摄入过量咖啡因等,会加速骨丢失。(6)疾病及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治疗风湿性疾病、哮喘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胃切除术后人群等,都属于高危人群。

3.为什么“乱补钙”治不好骨质疏松? 很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盲目大量补钙。但若缺乏维生素D,钙无法被有效吸收,过量补钙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风险。骨质疏松防治需要合理饮食、运动、激素调节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绝不是单靠“猛补钙”就能解决的。

4.骨质疏松的科学防治策略

1)均衡营养,合理补钙。成人每日需8001000毫克钙,优先从牛奶、豆制品、绿叶菜等食物获取,不足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2)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避免过量。(3)适量运动,强化骨骼。负重或抗阻力训练能增强骨密度,老人应在专业指导下选择安全运动,预防跌倒。(4)改善生活方式,防跌倒。戒烟限酒,少喝碳酸饮料;家中保持光线充足、地面防滑,必要时安装扶手。(5)定期骨密度检查。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5.必要时,合理用药

若经评估发现骨折风险高、骨密度严重降低,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骨吸收药 物(如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等)或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罗莫司组单抗等),并配合补充钙和维生素D。务必记住,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不能盲目自行购买或长期服用。

6.骨骼健康,要从年轻时储备

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只是老年病,事实上,骨峰值(即一生中骨量最高点)在20~30岁时达成。如果年轻时“骨本”不足,未来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年轻人要重视以下几点:均衡饮食、保证钙和蛋白质摄入。规律锻炼、适度日晒。避免过度节食、盲目减肥及长期熬夜。这些习惯就是为将来的骨骼健康“提前存钱”。

7.结语

骨质疏松并非“简单缺钙”,它需要全面的防治策略来守护骨骼健康。补钙虽重要,但更要注重维生素D的配合、科学运动、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筛查,必要时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别再盲目“乱补钙”,从今天开始,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我们的骨骼,远离骨质疏松,让生活更加灵活自如、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