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癫痫患者超900万人,年发病率达30/10万,其中60%患者存在发作时急救不当导致的二次伤害风险。规范化的现场急救可将窒息发生率降低78%,科学的日常护理能使发作频率减少42%。本文从急救操作到长期管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化指导。
1.癫痫发作现场急救四步法
(1)安全防护。环境清理:3秒内移除患者周围1米内的尖锐物品(如刀具、热水瓶)、硬质家具(桌椅角)及散落杂物。体位调整:将患者缓慢放平于地面,头部下方垫折叠毛巾或衣物(厚度≥5cm),避免颈椎过伸。衣物处理:立即解开衣领前3颗纽扣,松开腰带及紧身衣物,确保胸廓扩张幅度≥3cm。(2)气道管理。头位固定:托住患者下颌使头部偏向右侧45°,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异物清除:用纱布包裹食指,快速清理口腔内呕吐物(动作幅度≤2cm),避免触碰咽喉部。呼吸监测:观察胸廓起伏频率,若呼吸暂停>10秒立即启动人工呼吸。(3)肢体保护。抽搐应对:禁止按压肢体,可 在关节处放置软枕(厚度≥8cm)缓冲撞击。牙关紧闭处理:发作前驱期(如肢体麻木时)迅速置入压舌板(缠3层纱布),已闭口时禁止强行撬开。持续时间记录:使用手机计时,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超过5分钟需立即呼叫急救。(4)急救呼叫。呼叫标准: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拨打120:发作持续时间>5分钟。连续发作且意识未恢复。发作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10次/分)。受伤导致出血(如舌咬伤>2cm)。信息提供:准确告知接线员发作类型、持续时间、已采取措施及患者基础病史
当条件允许时,家属和目击者应使用设备记录癫痫患者发作过程。重点拍摄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发作症状,精确记录发作起始至结束的持续时间。这些影像资料能直观呈现病情细节,为医护人员准确判断发作类型、严重程度提供关键依据,以便医护人员进一步诊治。
2.发作后护理要点
(1)意识恢复期观察。每5分钟评估1次,若患者意识未清醒时保持侧卧位 并持续吸氧定向力测试:询问患者姓名、时间、地点,错误回答需警惕发作后精神障碍。体温监测:每2小时测量1次,体温>38℃时行物理降温(冰袋位置:双侧颈动脉处)。(2)并发症预防。吸入性肺炎:发作后2小时内禁食水,确需喂药时采用半卧位(床头抬高30°)。舌咬伤处理:出血时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压力15~20mmHg),>30分钟未止需就医缝合。骨折固定:疑似骨折时用硬纸板临时固定,长度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关节。
3.日常护理全维度管理
(1)用药管理。服药规范:卡马西平:餐后服用,与葡萄柚汁间隔≥2小时。左乙拉西坦:可与食物同服,漏服后12小时内补服。丙戊酸钠: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目标值50~100μg/ml)。不良反应监测:皮疹:出现红斑伴瘙痒需立即停药。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正常值2倍时调整用药。血小板减少:<80×10。/L时暂停用药。(2)生活方式干预。睡眠管理:保持卧室湿度40%~60%,温度18~22℃。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 素分泌)。失眠时可选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需遵医嘱服用。运动处方:推荐运动:游泳(需有人陪同)、太极(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禁忌运动:攀岩、冲浪、赛车。(3)饮食调控。生酮饮食: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4:1:1。每日饮水量≥1500ml(分8次饮用)。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日)。禁忌食物:含酪胺食物:奶酪、巧克力、红酒。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功能饮料。高盐食物:咸菜、腊肉、方便面。(4)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每周1次,每次60分钟。重点训练:发作应对策略、社会功能重建。
4.结语
癫痫的全程管理需要医疗团队、患者及家属的紧密协作。建议建立"癫痫管理档案",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处理措施。
记住:每次规范的急救都是对生命的守护,每次科学的护理都是向康复的迈进。让我们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为癫痫患者筑起安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