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么小,用麻醉影响了智商怎么办?”在孩子需要手术时,这是很多家长的担忧,害怕麻醉影响孩子大脑功能,导致智力下降。事实上,麻醉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麻醉药物都是通过临床检验的,而且在进行麻醉前,麻醉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既能保证孩子在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减少心理创伤,又能提高医生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麻醉是手术中的助力,大家一定要科学看待麻醉,不要被谣言迷惑。
1.正确认识麻醉
麻醉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全身麻醉,这种方式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吸入药物,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暂时失去痛觉和意识,一般用于一些大型或复杂的手术。二是局部麻醉,只是作用于局部部位,让其失去痛觉,而患者通常是保持清醒或浅眠状态,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局部操作。
麻醉药物起效时间短、代谢速度快,比如七氟烷99.9%通过肺部排出,丙泊酚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物质后随尿液排出,患者苏醒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活动。即使有部分药物成分没有立即代谢完成,也会在术后数小时内逐渐排出体外,不会对患者大脑神经造成长期损伤。
2.权威研究机构均支持单次短时间麻醉没有显著风险
全球范围内很多权威研究机构在进行大规模研究后,都没有发现单次、短时间麻醉会影响孩子智力,反而证明了其安全性。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跟踪记录了722名3岁前接受过单次全麻手术的儿童,一直到他们5岁进入学园。通过智力测试、语言能力评估以及运动发育评分等方式评估孩子智力指标,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与从来没有接受过麻醉的同龄孩子相比,并没有明显数值差异。
中国临床数据也作过相关研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300名唇腭裂孩子进行长期跟踪,结果表明:即便孩子在1岁内接受过全麻修复手术,但在术后3~6年,他们的智力发育程度和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和健康的孩子没有明显差距。
需要注意,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单次麻醉时间超过3小时,且需要至少做2次麻醉,此时需要专业的麻醉医生对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优化手术方案,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3.破除麻醉误区
大部分家长担心麻醉的安全性,通常是进入了麻醉的常见误区,接收了错误的知识。
(1)局部麻醉比全麻更安全。不同类型的手术要求的麻醉时长也不相同。局部麻醉只适合体表小手术,而且需要孩子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如果孩子因恐惧胡乱舞动肢体、哭闹,则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发生偏差,甚至引发出血。对于疝气、骨折复位等需要精密操作的手术,全麻反而更安全。既可以保证手术操作安全,又能让孩子进入睡眠,减少因恐惧等产生心理创伤。
(2)麻醉后孩子记忆力下降就是智商受损。术后1~2天内,由于麻醉药物可能未被完全代谢排出体外,孩子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和反应力下降的情况,这是正常反应,并不是孩子智力受损,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调整饮食等方式,加速药物代谢排出,促进孩子记忆力和反应力恢复正常。
4.家长的正确应对策略
在孩子手术时遇到需要接受麻醉的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通过科学的管理来 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首先,要选择专业的儿童麻醉专科医院,确保麻醉医生和手术操作医生具有丰富的儿科经验,能处理各种类型的意外情况,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因医生经验不足而增加意外风险。其次,在手术前要积极和医生沟通,提前告知医生孩子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以及身体状况等,以保证医生可以精准的制定治疗方案。此外,可以咨询医生手术的必要性,如果是非紧急手术是否可以推迟到3岁以后再进行,以降低麻醉对幼儿的潜在风险。最后,在术后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态,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治疗。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今社会,麻醉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熟练和安全。只要是在正规医院进行手术,并由专业的麻醉医生指导和实施麻醉,孩子的智商和未进行麻醉的同龄孩子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家长应当相信医生的专业诊断,并鼓励孩子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保证孩子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