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年轻人也会得肺栓塞吗?常见误区解读

2025-06-27

作者:罗莉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806次浏览[发表证书]

很多年轻人一听到“肺栓塞”这个词就觉得它是老年人才患的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这种可能随时威胁生命的疾病,并不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近些年年轻人因为长时间熬夜、久坐、长时间乘飞机、外伤骨折等原因,发生肺栓塞的案例并不少见,所以,正确认识年轻人得肺栓塞非常有必要。

1.肺栓塞并不是“老人病,

许多人认为,血管堵塞类的问题只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老年人身上,其实,肺栓塞的机制和“血管硬化”不同,它更多的是因为血液在体内形成了血栓。大部分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比如大腿、小腿),当血栓脱落,它就会随着血液流动经过心脏,最终被泵入肺动脉。肺动脉-且被血栓堵塞,血液就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会导致肺部缺血缺氧,心脏负荷急剧增加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导致猝死。实际上,年轻人同样可能出现血栓,尤其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1)久坐不动:例如学生长时间久坐学习,年轻的上班族每天面对电脑八小时不挪窝,都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形成下肢血栓。(2)长途出行: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保持一个姿势数小时,也会让下肢血液淤积。(3)熬夜、生活不规律:不规律的生活和过度疲劳会让身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更黏稠。4)特殊情况:比如女性服用避孕药、外伤手术、肥胖、肿瘤或化疗等,也可能增加肺栓塞风险,因此,肺栓塞并不是“老年人专属”,年轻人也可能中招。

2.常见的症状容易被忽视

肺栓塞的危险在于它来势凶猛,但表现却常常不典型。肺栓塞的症状千变万化,从毫无症状到猝死都有可能。最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但三者同时出现的情况不足20%。在年轻人中,肺栓塞因为症状不典型更容易被误认为是“小毛病”,包括:(1)运动后胸闷:常常被归结为体能差;(2)心跳加快:以为是喝了咖啡或紧张引起的;(3)下肢酸胀:被当作久坐后的“麻木”;(4)轻微咳嗽或咯血:误以为是支气管炎。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症状,导致年轻人往往拖延就医,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误区一:年轻就不会得。这是最大的误区。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血管通畅,怎么会得血栓呢?”事实上,血栓的形成和年龄并不是直接挂钩,而是和生活方式、环境和身体状态密切相关。误区二:只有腿痛才会有危险。很多人知道深静脉血栓可能会跑到肺里,但觉得只要腿不痛就没事。实际上,有些血栓很“狡猾”,它可能在某个瞬间脱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所以,不能因为没有腿部症状,就掉以轻心。误区三:休息一下就会好。不少年轻人遇到胸闷、呼吸困难时,觉得睡一觉或者喝点热水缓解。这样反而拖延时间会让病情迅速恶化。误区四:体检正常就不会得。有些人每年体检都显示心肺功能正常,就认为自己很健康。可肺栓塞不是通过常规体检就能提前发现的,必须行肺动脉造影等非常规体检项目才可诊断。

3.如何远离肺栓塞风险

虽然肺栓塞危险,但并不是无法预防。年轻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就能大大降低风险。(1)保持活动:避免长时间不动,每坐一小时就起来活动腿部。(2)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血液过于黏稠。(3)规律作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会增加血液高凝的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戒烟、均衡饮食。(4)关注身体信号:不要轻视突然出现的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手术或受伤后,更要提高。(5)女性在选择口服避孕药前务必要与医生沟通评估血栓风险,尤其是有血栓风险家族史的人。

肺栓塞并不是离年轻人很远的疾病,它可能就藏在不良习惯和忽视的细节里。年轻并不是“免疫牌”。记住,真正的自由来自健康,别让错误的认知成为生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