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随着病情发展,许多患者需要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等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期间,便秘是临床中常见但常被忽视的并发问题之一。排便时腹压升高不仅容易引起手术部位出血,还可能导致膀胱痉挛、尿潴留,甚至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术后预防和护理便秘是护士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
1.饮食护理:高纤维与规律摄食相结合
在术后早期,护士需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鼓励患者逐渐从流质、半流质饮食过渡至普通饮食,并建议患者多吃绿叶蔬菜、粗纤维、豆类、水果等高纤维食物,进而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蠕动;同时,护士还应向患者嘱咐,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引起患者胃肠蠕动变缓或者腹胀等;若患者的食欲较差,长期卧床,护士还应帮助家属与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适当给予患者具有益生元的食品(比如酸奶、香蕉等),进而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帮助患者通便。同时,护士应定期对患者摄取的食物量进行记录,保证患者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足量补充,以此为患者术后恢复创良好环境。
2.液体管理:督促适量饮水,软化粪便
大量饮水是防治便秘的基础,护士每天需评估患者的进水量和出水量,在没有禁水禁忌情况下,嘱患者每天饮水1500~2000ml,尤其是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引发患者自然排便;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难、禁食等情况,护士应协助患者用吸管及小口喝、多口喝的方法来补充水分;如果有留置导尿者,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尿量变化,排除喝水过少引发的尿路相关并发症。同时要注意液体的选择,最好不宜饮用多量的含咖啡因、茶碱刺激性的饮品,以免造成患者脱水或肠蠕动障碍。
3.活动指导:逐步康复运动,激活肠蠕动
卧床时间过长可使肠道运动减慢,诱发便秘,因此护士在患者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逐渐进行床上活动如抬高双腿、深呼吸、翻转等,并逐渐过渡至床边站立、下床活动。在运动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耐受情况,避免摔伤、拖拉伤口等不良事件出现,护士可帮助患者建立活动计划表,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4.排便习惯管理:建立规律、舒适的排便模式
排便不良习惯与便秘的发生密切相关。护士要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每日固定时间,如早餐后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来增加排便动力。对于卧床不便者,可利用便盆或坐便椅,指导患者排便时环境要舒适、隐蔽,避免精神紧张影响排便欲望。同时,护士要注意指导患者切忌用力排便,尤其在患者早期术后,如果患者有排便困难现象,应及时告知医师,避免因屏气用力而造成腹压增大导致术区并发症的发生。
5.药物护理:合理使用通便药,谨防依赖
非药物的护理方法未达到效果,在使用口服缓泻剂乳果糖、番泻叶冲剂等,或开塞露、甘油栓等局部润滑剂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遵从医嘱并指导用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详细的用药时间和用量及排便记录,对不良反应是否腹泻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行有效观察。
6.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减轻焦虑,提高依从性
术后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因疼痛、留置导尿管刺激、环境生疏引起的紧张、焦虑,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需要与痛苦,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术后正常排便的信心,缓解焦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另外,护士需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便秘的健康宣教,包括宣教患者饮食指导、活动计划、如何正确判断便秘情况等,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视角中的前列腺增生术后便秘的预防,不仅仅为患者便秘这一症状提供单一的对症治疗,还包括了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排便、药物等多个层面的系统、综合的防治措施,而护理工作者作为患者康复路上的重要角色,用专业化的评价、科学化的护理干预和耐心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渡过术后的恢复阶段,在患者的安全、舒适、有效的康复之路上,提供护理护航。因为单方面的干预是远远不够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干预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发生便秘,才能保障患者的康复、重新获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