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确诊高血压后,医生开了降压药。她看着药盒忧心忡忡:“听说这药一吃就停不下来,会上瘾啊?”王大爷血压刚稳定就自行停药,他说:“是药三分毒,吃久了伤肝伤肾!”这些常见担忧,其实掉入了高血压用药的误区。高血压作为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隐匿却深远,长期控制不佳会悄然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发中风、心梗、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然而,现实中不少患者因对用药存在误解,要么抗拒服药,要么随意停药,让病情陷入反复波动的困境。全科医生为您拨开迷雾,科学应对。
误区一:吃降压药会“上瘾”,停不了
真相:绝非“上瘾”!是长期控制的需要。原因解析:高血压通常是慢性病,如同近视需要长期戴眼镜。降压药的作用是帮助身体将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控制疾病进展,保护心脑肾等器官。一旦停药,失去药物调节,血压往往迅速反弹甚至更高,增加中风、心梗等风险。这并非药物成瘾性,而是疾病本身需要持续管理。医生建议:遵医嘱坚持服药是控制血压的基 石,如同每天需要吃饭补充能量。
误区二: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真相:危险!擅自停药危害巨大。原因解析:血压正常正是药物起效的结果。突然停药如同松开紧绷的弦,血压会像“跷跷板”一样剧烈反弹飙升,医学称这种现象为“撤药综合征”,极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医生建议:即使血压长期稳定达标,也绝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是否调整方案必须由医生根据您的整体情况评估后决定。
误区三:降压药“伤肝伤肾”,能不吃就不吃
真相:本末倒置!高血压本身才是“元凶”。原因解析:真正伤肝肾的是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持续损害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即我们所说的高血压肾病,以及加重肝脏负担。医生建议:规范用药利大于弊,医生处方的降压药都经过严格安全评估。绝大多数常用降压药(如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对肝肾功能正常者安全性良好,且能有效保护心脑肾。医生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会监测肝肾功能。定期复查是关键。相比高血压带来的毁灭 性伤害,在医生监控下规范用药的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
误区四:西药有依赖,吃中药/保健品更安全
真相:风险不明,控制效果难保证。原因解析: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单用中药或保健品能稳定有效控制高血压达到目标值。盲目依赖可能延误规范治疗。部分所谓“纯天然”保健品可能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如廉价但副作用大的硝苯地平,剂量不明,风险更大。中药也可能存在肝肾毒性或与西药相互作用。医生建议:高血压治疗首选指南推荐的、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正规降压药物。中药或保健品仅可在医生指导下作为辅助。
误区五:贵的、新的降压药一定比便宜的老药好
真相: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因解析:利尿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利/沙坦类、地平类等降压药历经数十年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明确、性价比高,仍是国内外指南的一线推荐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降压药可能在心衰等特定人群或难治性高血压中有优势,但价格通常较高,并非人人必需。医生建议:医生选择药物主要基于您的血压水平、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心衰)、年龄、药物耐受性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而非单纯看价格新旧。有效、安全、依从性好是核心原则。
温馨提示
科学用药是稳住血压的生命线。走出误区,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个体化服用降压药,同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管理好血压,有效预防并发症,享受健康生活。记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药不是“上瘾”,而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智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