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胰岛素注射那些事:避开误区,正确操作很关键

2025-06-27

作者:郑瑞娟兰陵县人民医院 915次浏览[发表证书]

对需要用胰岛素控糖的糖友而言,注射是每日必修课。但不少人即便打了多年,仍存在认知偏差:要么认为只要注射就有效,操作方式无关紧要,要么被胰岛素会成瘾”“越打剂量越大的说法误导,最终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还引发疼痛、淤青、硬结等问题。其实,胰岛素注射并非难事,只要避开常见误区、掌握正确方法,就能让它安全高效地助力血糖管理。

先理清最易混淆的四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胰岛素会成瘾。这一说法完全错误!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腺也会分泌的激素,进食后便会释放,帮助身体吸收葡萄糖。糖友需注射胰岛素,要么是胰腺分泌不足,要么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本质是缺啥补啥,如同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不存在成瘾。是否停药、调整剂量,需医生根据血糖情况判断,并非注射后就无法停用。

第二个误区是注射部位随意选。很多人习惯固定在肚子注射,或认为胳膊、大腿可随便扎,实则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速度差异大,随意选择会导致血糖波动。比如,脐周2.5厘米外的腹部吸收最快,适合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以降餐后血糖;大腿外侧吸收慢,适合睡前打长效胰岛素维持夜间血糖平稳;胳膊外侧吸收速度中等,适合白天注射预混胰岛素。即便选对部位,也不能反复在同一处注射,长期固定一点易形成硬结,导致吸收变慢、效果减弱,还会加剧疼痛。

第三个误区是针头长度越短越安全。有人因担心长针头扎到肌肉而偏爱超短针头,也有人觉得短针头无法保证吸收。目前主流的4~5毫米针头,只要操作正确,既能避免扎入肌肉,又能确保药效。反之,3毫米以下的超短针头,若皮肤未捏紧,可能仅扎在表皮,导致吸收不足、血糖控制失效。无论针头长短,每次注射后都需更换,反复使用的旧针头会变钝,不仅增加痛感,还可能携带细菌引发皮肤感染。

第四个误区是注射后立即拔针。不少人推完药液就马上拔针,此时针头内 残留的药液尚未完全进入皮下,会导致药量不足、血糖不达标。正确做法是推药后保持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待药液充分吸收后,顺着进针方向拔针,避免左右拧转,以防划伤皮肤、留下淤青。

掌握正确注射步骤,只需四步即可。第一步是准备工具:需胰岛素笔、新针头、75%酒精、棉棒。先检查胰岛素,瓶装短效应清澈无杂质,中效或预混胰岛素若有沉淀需轻轻摇匀;笔芯需在有效期内且无损坏。接着安装新针头,排尽空气将剂量调至2单位,笔尖朝上轻弹笔身,待气泡聚集后推到底,直至药液滴出,防止空针影响药量。

第二步是选位消毒:根据类型选对应部位,用酒精棉棒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擦拭,范围需大于5厘米,待酒精完全干燥后再注射,未干时扎针会刺激皮肤、引发疼痛,还可能导致变质。

第三步是进针注射:腹部、大腿等脂肪较厚部位,无需捏皮肤,直接垂直进针;胳膊部位建议由家人协助,或用手轻轻捏 起皮肤后垂直进针。扎入后缓慢推药,推完停留10秒再拔针。拔针后无需揉搓注射部位,用干净棉签轻轻按压10秒即可,避免用力按压导致疼痛或淤青。

第四步是针头处理:用过的针头不可随意扔进垃圾桶,应单手将外针帽套上针头并旋下放入锐器盒,装满后送至社区医院或药店的回收点,由专业人员处理。

最后需提醒,注射后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多因反复注射或针头未更换,需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并用40℃左右的热毛巾热敷硬结处,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促进硬结消退;若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需立即进食半块饼干或一杯糖水,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偏低需再次补充食物,并及时就医调整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注射就像学骑自行车,初期可能觉得繁琐,熟练后便会得心应手。关键是摆脱误区、规范操作,让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糖友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更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