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护理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那些事儿

2025-06-27

作者:葛琳琳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988次浏览[发表证书]

小儿疝气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中腹股沟疝占90%以上,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5~10倍。手术是根治疝气的唯一方法,而护理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贯穿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儿康复速度。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护理要点不仅能缓解焦虑,还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让孩子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术前护理:打好手术基础战

1)术前评估与检查配合。健康状况筛查:护士会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如过敏史、近期感冒发烧史),检查有无皮肤感染(如脐炎、肛周脓肿),因为感染状态下手术易引发切口感染。若患儿术前出现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需要推迟手术(避免麻醉时痰液堵塞气道)。辅助检查准备:配合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婴幼儿血管较细,抽血时家长可通过怀抱、轻声安抚帮助孩子配合,避免过度哭闹导致缺氧。

2)饮食与肠道准备。禁食禁水:为防止麻醉时呕吐误吸,术前需严格禁食禁水。具体时间遵医嘱(通常婴儿术前4小时禁奶,儿童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2小时禁水),家长需提前做好计划,避免因孩子哭闹而擅自喂食。清洁肠道:多数小儿疝气手术无需灌肠,但术前一天可给孩子吃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避免油腻、产气食物(如牛奶、豆类),减少术后腹胀风险。

3)心理安抚与环境适应。减少恐惧:婴幼儿对医院环境陌生,易产生焦虑。家长可带孩子熟悉病房,通过玩具、绘本转移注意力;护士会用温和的语言解释操作(如打针会有点凉,像小蚂蚁咬一下),避免说不听话就打针等恐吓话语。术前物品准备:备好宽松的纯棉衣物(术后穿脱方便,避免摩擦切口)、纸尿裤、安抚玩具等,让孩子有熟悉的物品陪伴,增加安全感。

2.术中护理:守护手术安全线

1)麻醉配合。诱导期护理:护士会协助麻醉医生进行诱导麻醉,通过轻柔的怀抱、安抚奶嘴等方式减少孩子与家长分离时的哭闹,避免因剧烈挣扎导致疝气嵌顿加重。生命体征监测:术中护士会持续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尤其注意呼吸情况(婴幼儿呼吸功能尚未完善,需防止呼吸抑制)。

2)手术体位与体温保护。体位摆放:根据手术部位(腹股沟疝或脐疝) 调整体位,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同时避免压迫肢体影响血液循环。保暖措施: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手术室温度会控制在26~28℃,护士会用保温毯包裹孩子非手术部位,防止体温过低(低体温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和苏醒速度)。

3.术后护理:筑牢康复防护墙

1)术后苏醒期护理。体位与观察:孩子从麻醉中苏醒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护士会观察呼吸频率、面色(若口唇发绀需及时吸氧)、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家长需配合记录孩子清醒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疼痛管理:小儿疝气手术创伤小,多数孩子术后疼痛轻微,但若出现哭闹不止、肢体躁动,护士会通过安抚、襁褓包裹(婴幼儿)或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不适。

2)饮食与活动指导。循序渐进进食:术后6小时可少量喂温水,若无呕吐可逐渐过渡到母乳、配方奶或流质食物(如米汤),次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早进食油腻食物,以防腹胀。活动限制与保护:术后1~2天可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但避免跑跳、哭闹、剧烈咳嗽(这些动作会增加腹压,导致切口疼痛或疝气复发)。婴幼儿需减少怀抱次数,更换纸尿裤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腹部;术后1个月内不做攀爬、蹦跳等剧烈运动。

3)切口护理与并发症观察。保持切口清洁:术后切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家长需注意避免孩子抓挠敷料(可戴婴儿手套),敷料若被尿液、粪便污染需及时请护士更换,以防感染。一般术后3~5天拆线(可吸收线无需拆线),拆线后2~3天再洗澡,避免揉搓切口。警惕异常情况: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切口红肿、渗液、周围皮肤发热(可能感染);孩子持续哭闹、呕吐、腹胀(可能肠粘连或疝复发);阴

囊肿胀明显或持续加重(需排除血肿)。

小儿疝气手术虽小,但护理细节不容忽视。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医患携手才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