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常因肠道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发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禁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目的是减少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禁食期间,患者往往会因腹胀而备受煎熬。那么,在肠梗阻患者禁食期间,如何帮助他们减轻肚子胀的难受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肠梗阻患者禁食期间腹胀的原因。肠梗阻时,肠道的蠕动功能紊乱或停止,肠腔内的气体、液体无法顺利排出,不断积聚,从而导致腹胀。此外,肠道梗阻还可能引起肠道黏膜水肿、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腹胀症状。禁食虽然能减少新的食物进入肠道,但肠腔内已有的积气、积液仍会让患者感觉不适。
胃肠减压是减轻肠梗阻患者腹胀的重要手段。通过插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能有效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缓解腹胀。在进行胃肠减压时,要注意保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胃管,避免脱出。插入胃管后,需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堵塞;固定时可使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部或脸颊,同时调整好长度,避免过松或过紧。同时,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记录并告知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也要配合护理,避免因翻身、活动等导致胃管受压、扭曲。
药物治疗在减轻腹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一些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道炎症、抑制胃肠液分泌的药物。比如,一些解痉药物可以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抗生素可以控制肠道炎症,减轻黏膜水肿,有助于缓解腹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腹痛加剧,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反应。患者及家属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非药物护理措施同样不可或缺。腹部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征得医护人员同意后,家属可以将手掌搓热,以患者的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减轻腹胀。但要注意,如果患者腹痛剧烈或伴有其他不适,应暂停按摩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体位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胀。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将床头抬高30°~45°,这样有利于腹腔内的气体向上扩散,减轻对肠道的压迫,从而缓解腹胀。同时,适当的活动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腹胀。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四肢等,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也可在床边短暂坐立,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肠道蠕动减慢。
另外,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和湿润。禁食期间,患者口腔分泌物减少,容易出现口干、口臭等情况,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为患者漱口,每天3~4次,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腹胀的程度、腹痛的性质、排便排气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在饮食方面,虽然患者处于禁食状态,但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多次地给予温开水或米汤等流质食物,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减轻腹胀。每次给予量不宜过多,一般50~100毫升即可,且需观察患者进食后有无不适。但要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不要擅自进食。
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肠梗阻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的痛苦和禁食的不适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加重腹胀的感觉。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讲述轻松的话题、播放舒缓的音乐等方式,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在肠梗阻患者禁食期间,减轻肚子胀的难受需要综合采取胃肠减压、药物治疗、非药物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多种措施。患者及家属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及时反馈病情变化,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