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很多人对扎针心怀恐惧,尤其是小朋友和怕疼的人。那么,如何让输液过程更轻松?护士的“一针见血”技术又是如何练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无痛输液的奥秘。
1.为什么输液会疼?
在了解如何减少疼痛之前,我们先来知晓扎针为什么会疼。人体的皮肤和血管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当针头刺入时,这些神经会向大脑传递疼痛信号。此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疼痛感:(1)穿刺工具:针头粗细有关,越粗的针头,刺激越大,疼痛感越强。(2)操作手法:护士进针角度和速度有关,角度不对或速度过慢,可徫ả能导致反复调整,增加疼痛。(3)血管条件:血管细、弹性差(如老人、儿童)或脱水患者,穿刺难度大,更容易疼。(4)心理因素:紧张、恐惧会放大疼痛感。
2.如何实现“无痛输液”?
(1)选择合适的针头和血管。现代输液通常使用软管留置针(如“安全型静脉留置挫针”),相比传统钢针更柔软,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护士会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比如:儿童、血管细的患者:选用24G(较细)的针头:普通成人:22G或20G的针头。此外,护士会优先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如手背静脉、前臂静脉,避免关节附近的血管,以免活动时疼痛。(2)正确的进针手法--“一针见血”“一针见血”是0衡量护士技术的重要标准,熟练的护士能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关键技巧包括:绷紧皮肤:用拇指轻轻拉紧穿刺点下方的皮肤,使血管固定,减少滑动。快速进针:以15°~30°的角度快速刺入皮肤,进入血管后降低角度再推进少许。回血确认:见到输液管内有回血,说明针头已在血管内,避免反复调整。经验丰富的护士能凭借手感判断血管深浅,提高成功率。(3)减轻疼痛的小技巧。局部麻醉:对特别怕疼的患者(如儿童),可用表面麻醉药膏(如利多卡因乳膏)提前涂抹,使皮肤麻木。分散注意力:和患者聊天、播放音乐或让孩子玩玩具,能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热敷血管:血管较细时,热敷可使血管扩张更容易穿刺。(4)减少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固定稳妥:用胶带或敷贴固定针头,避免针头移动刺激血管壁。控制滴速:某些药物滴注过快可能引起胀痛,护士会根据情况调整速度。选择合适部位:长时间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而非手背,减少活动影响。
3.护士的“一针见血”是如何练成的?
“一针见血”并非天生,而是靠大量练习和经验积累。护士的训练通常包括:(1)模拟练习:先用假手臂模型练习进针角度和力度。(2)互相扎针:护士学生之间会互相穿刺,感受真实血管的手感。3)临床实践:在老师指导下为患者穿刺,逐步提高成功率。即使是资深护士,遇到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休克、肥胖、长期化疗鎧惺鏤頎捆)也可能需要多次尝试,这时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非常重要。
4.特殊情况下的无痛输液方案
(1)儿童输液。孩子血管细、易哭闹可采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麻醉药膏:提前涂抹,降低痛感。distraction(分散注意力栗):用动画片、玩具安抚情绪。(2)长期输液患者。如癌症化疗患者,血管可能硬化,可选择: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减少每天扎针的痛苦。输液港:植入皮下,长期使用。(3)肥胖或脱水患者。血管难以观察时,护士可能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显示血管位置,提高穿刺准确性。超声引导:精准定位深部血管。
5.患者如何配合减少疼痛?
(1)放松心情:紧张会使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2)多喝水:脱水时血管瘪塌,提前喝水能让血管更充盈。(3)握拳技巧:护士让握拳时再握,避免一直用力导致血管变硬。
6.结语
无痛输液并非神话,而是技术+心理+配合的共同结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柔软的针具、更精准的辅助设备(如血管显像仪)正在让输液变得更轻松。而护士们的熟练操作和患者的放松配合,则是实现“一针见血”的关键。
下次输液时,不妨试试深呼吸、和护士聊聊天,也许你会发现--原来扎针也没那么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