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多囊肾会遗传吗?患者关心的“治疗、饮食”问题, 一次说清楚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42作者:韦国智贵港东晖医院 589次浏览[发表证书]

多囊肾全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患者肾脏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布满大小不一的囊肿,挤压正常肾组织,最终可能进展为肾衰竭。门诊中,患者问得最多的是“会遗传给孩子吗”,随后便是“该怎么治”“吃什么才不加重病情”。其实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把遗传规律、治疗核心、饮食要点掰明白,才能更好地管理病情。

1.先明确:多囊肾不仅会遗传,遗传概率还不低

很多患者确诊后最焦虑的是会不会连累孩子?答案是:会遗传,且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意味着只要父母-方患病,每个孩子的遗传概率都是50%与性别无关。不同于隐性遗传父母无症状却可能传代,显性遗传的特点是代代相传,比如父亲患病,子女中约一半会携带致病基因,只是发病年龄有差异,有人20岁就出现肿,有人50岁才显现症状。

但并非所有多囊肾都显性遗传,还有少数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多在婴幼儿期发病,父母通常无明显症状,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子女患病概率为25%。临床中90%以上的多囊肾是ADPKD,所以确诊后首先要做的是让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做肾脏超声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不少患者觉得孩子没症状就不用查,但等到出现腰痛、血尿再检查,可能喜肿已挤压正常肾组织,错过早期干预时机。

2.再说说治疗:不追求“消囊肿”核心是“控进展”

很多患者确诊后总问“能不能把囊肿切了”“有没有药能让囊肿消失”-一目前没有任何治疗能彻底消除囊肿,多囊肾的治疗核心是“控制囊肿生长速度、保护残余肾功能、预防并发症””,避免过早进展为尿毒症。

药物治疗是关键手段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要吃”。当囊肿直径超过3cm、肾功能开始下降或血压升高时,医生会用托伐普坦等药物抑制囊肿生长,延缓肾损伤。但有些患者盲目相信中药消囊肿的偏方,偷偷服用含肾毒性成分的草药,反而加速肾小管损伤,导致肾功能恶化。还有患者觉得没症状就不用治,等到出现腰痛血压飙升才就医,此时囊肿已大量挤压肾组织,肾功能已不可逆受损。

除了药物,并发症管理更不能忽视。多囊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高血压、囊肿出血和尿路感染:高血压会持续“压迫”受损肾脏,加速肾衰,所以哪怕没有症状,也要定期测血压,一旦超过130/80mmHg,及时用ACEIARB类降压药;肿破裂出血会引发突发腰痛、血尿,此时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严重时需住院止血;尿路感染若不及时控制,会诱发囊肿感染,加重肾损伤,所以平时要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尿频尿急时及时查尿常规。

3.最后看饮食:不是“这也不能吃”而是“精准避坑

首先要控盐,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刺激囊肿生长,每天盐摄入量要控制在3g以内(约半啤酒瓶盖),避免吃咸菜、酱肉、加工零食等隐形盐食物。有些患者觉得少吃盐没味道,用酱油、蚝油调味,却不知这些调料含盐量极高,反而加重病情。其次要限蛋白,但不是不吃蛋白,优质蛋白要适量吃,每天每公斤体重0.8~1.0g(比如60公斤患者每天吃48~60g,约1个鸡蛋+1两痩肉+1盒牛奶),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滤过负担,加速肾衰;但完全不吃蛋白会导致营养不良,反而让身体抵抗力下降。

还要避免刺激囊肿的食物:比如浓茶、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促进囊肿生长,要尽量少喝或不喝;高糖食物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会加重肾脏负担,也要控制;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和肾细胞,且可能诱发囊肿出血,必须严格戒酒。很多患者问能不能吃豆制品?其实肾功能正常时,适量吃豆腐、豆浆没问题,它们属于优质植物蛋白,只要不过量,不会加重病情,不用完全禁止。

另外,多喝水很重要——每天喝2000~2500ml水(约8杯),能增加尿量,减少囊肿内液体淤积,延缓囊肿生长,还能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但肾功能已严重下降(尿量减少)时,要根据尿量调整饮水量,避免水肿。

结束语

多囊肾虽为遗传病,但并非遗传了就一定会肾衰。明确50%的遗传概率,尽早带亲属筛查;抓住控进展的治疗核心,不盲目求消囊肿、积极控并发症;做好精准饮食,不极端忌口也不肆意吃喝。做到这三点,就能最大限度延缓肾功能下降,很多患者甚至能终身不进展为尿毒症,正常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