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值得收藏的高血压科普小常识

作者:马雪梅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苏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24-01-26 17:23:243637次浏览[发表证书]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儿童、老人以及全部人群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除了西医药治疗外,中医养生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辅助方法。本篇科普文将分享一些值得收藏的高血压相关的小常识和中医养生知识。

1.高血压的定义与症状

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症,是指人体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正常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mmHg)和舒张压60-90 mmHg,若收缩压超过140 mmHg或舒张压超过90 mmHg,则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常常无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和器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治疗高血压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变等综合措施。

2.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危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和视力问题等。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脏病发作;同时也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如中风;高血压还会损伤肾脏功能,导致肾衰竭;眼部血管受累可引发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高盐食物,多摄取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不超过一个。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范围。减少饮食中的咖啡因摄入,如咖啡、茶、可乐等高咖啡因饮料。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减少精神压力,学会放松身心,保持积极的心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应及早进行高血压筛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总之,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3.中医养生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中医养生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包括以下方面:中医重视阴阳平衡,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取有益于降压的食材,如莲子、山药、桑葚等。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密切相关,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根据个体情况,中医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丹参、薄荷、天麻等,具有清热降压、平肝定痛的作用。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压控制。中医推拿可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调节体内气血运行,缓解高血压引起的症状。中医强调运动对身体的调养作用,建议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和调节血压。及时寻求中医的帮助,定期进行中医调理和监护,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中医养生辅助治疗高血压能够从整体调理人体气血平衡,有助于改善身体的代谢状况和提升免疫力,但仍需结合西医治疗,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

4.儿童和老人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儿童和老人高血压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儿童高血压多由先天性或肾脏疾病引起,需及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饮食宜健康均衡,少摄入高盐、高糖食物,保持适度运动。老年人易患高血压,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饮食上应少食高盐、高脂食物,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豆类等。合理安排活动,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儿童和老人对药物敏感,应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同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利尿剂等。儿童和老人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需定期检查心脑血管功能,注意控制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儿童和老人需定期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可选择定期体检,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和老人高血压,应注重个性化治疗,结合年龄、病情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全面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中医养生方法,我们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掌握这些科普小常识,对于儿童、老人以及其他人群来说,都能够有效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并维护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