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妊娠合并心脏病,有哪些应对之道

作者: 李冠兰

滦州市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01-26 10:30:285620次浏览[发表证书]

心脏病对怀孕的影响,既涉及到孕妇本身的健康,也会对胎儿的发育和成长带来一定的风险,也意味着孕妇需要额外关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整个孕期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1.了解心脏病对怀孕的影响

在怀孕前,了解心脏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心脏病对母体的影响

心脏病会增加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孕妇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心脏相关的问题。此外,心脏病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根据统计,心脏功能在Ⅰ级的孕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7%,Ⅱ级为17%,Ⅲ级可能高达49%,并且心脏功能Ⅲ级的孕妇胎儿的死亡率为12%,心脏功能Ⅳ级的可高达31%。这些都会对母体的健康和怀孕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2)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心脏病也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孕妇患有心脏病时,胎儿可能面临较低的氧供应和营养供应,从而增加早产、低体重出生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风险。严重的心脏病会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还会危及孕妈和胎儿的生命,流产、早产甚至死胎的概率都会增加。如果孕妈的心脏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宝宝患病或出现畸形的可能性还会比普通人高出5倍。

为了尽力保证孕妈和胎儿的健康,有心脏病的孕妈应该先经过医生检查和评估,确定能否继续妊娠。如果不能,尽量在孕12周前进行治疗性人工流产。

2.密切监测孕期情况

怀孕期间,孕妇需要密切监测孕期情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以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安全。

有心脏病的孕妇一定要增加产检、按时产检,20周之前,24周产检一次;20周之后,建议每12周就产检一次;32周之后,一周至少产检一次,有不舒服、异常情况,两三天就得来医院检查一次,千万不要等到出现心衰了再来。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功能较差的孕妈,应在预产期前住院待产。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这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必要的检查,帮助医生了解孕妇的心脏状况,并及时调整管理计划、及时终止妊娠。

3.怀孕后的管理和终止妊娠时机

怀孕后,孕妇需要继续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进行规律的产前检查。

1)注意孕期反应和症状  孕早期,可以做些轻微的工作和家务活,若出现气急、心慌、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停止干活。在怀孕的中晚期,更应该注意休息。

2)进行规律的产前检查  妊娠风险低者,产前检查频率同正常妊娠。每次检查应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妊娠风险越高,产前检查次数越多。妊娠32周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增加,产前检查应每周1次。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顺利者,亦应在3638周提前住院待产。

产前检查内容,除常规的产科项目外,还增加评估心功能的检查,并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加强心率(律)和心肺的听诊。产科医师和心脏专科医师师共同评估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及时发现疾病变化并做好及时转诊。

3)合理营养饮食  宜高蛋白、含铁量丰富,孕4个月起应限制钠盐摄取量,每天45g为宜。心脏病孕妇的菜肴宜清淡、易消化,太咸了会增加钠水的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还需要补充铁剂来预防贫血,预防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

4)妊娠32-34周,分娩期,产后72小时内,易诱发心衰,所以要加强监护,不要过早出院。产前、产时有心力衰竭的产妇,产后仍需要用强心药物。

5)终止妊娠的时机:①心脏病妊娠风险低且心功能I级者,可以妊娠至足月,若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或心功能下降,则提前终止妊娠。②妊娠风险较高但心功能I级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妊娠至3236周终止妊娠,但必须严密监护,,必要时可提前终止妊娠。③属妊娠禁忌的严重心脏病患者,一旦诊断需尽快终止妊娠。

总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孕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保障孕妇可以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妊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