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高度近视与病理性近视:二者的区别

作者:左慧懿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2-21 09:52:27773次浏览[发表证书]

近视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尤其是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得近视人群不断增加。根据度数,近视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其中,高度近视人群中存在一个常见误区,即认为高度近视等同于病理性近视。事实上,尽管二者有一定联系,但它们的本质并不相同。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度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以澄清这一误解。

1.高度近视的定义与特点 

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达到600度及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眼轴过长,使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远视力模糊。随着近视度数增加,眼轴可能进一步延长,导致眼球形态发生一定变化。然而,尽管高度近视可能影响视力,但并不一定导致严重的眼部病变。许多高度近视者通过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视力,并维持相对良好的视功能。

2.病理性近视的定义与特点 

病理性近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度近视,除了屈光不正,还伴随着视网膜、脉络膜等眼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其主要表现包括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裂孔、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出血等,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病理性近视患者的眼轴通常较正常人明显增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眼部结构的病理变化可能持续加重。

3.高度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区别 

尽管高度近视与病理性近视在度数上有所重叠,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度数与病变的关系:高度近视主要是指度数达到600度以上,但并不一定伴随病理性改变。许多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结构仍保持正常,而病理性近视则通常伴有视网膜或脉络膜的病变,如视网膜萎缩、出血、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

眼部结构变化: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虽然增长,但眼部组织通常仍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病理性近视患者的眼轴更长,并伴随视网膜、脉络膜的进行性病理改变,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出血、黄斑病变等。

视网膜健康状况: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通常较健康,尽管眼轴增长,但不会直接导致严重视网膜病变。而病理性近视因视网膜长期受拉伸,极易发生视网膜萎缩、裂孔、出血等病变,甚至导致失明风险。

临床表现:高度近视的典型症状主要是远视力下降,但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物变形、暗点、夜盲等症状。

4.高度近视与病理性近视的治疗方法 

由于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性质不同,它们的治疗目标也有所区别。

高度近视的治疗主要以矫正视力为主,如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塑形镜。有些患者可以选择手术(如LASIK或ICL晶体植入术)改善裸眼视力,但手术并不能阻止眼轴继续增长,因此需谨慎评估适应性。

病理性近视的治疗主要针对眼底病变的控制与管理。病理性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必要时采取激光治疗、抗VEGF药物注射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延缓病情进展。

5.如何管理和预防

无论是高度近视还是病理性近视,预防和管理都至关重要。

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建议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远眺或闭眼休息,减少眼睛疲劳。

增加户外活动:研究表明,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减少近视的进展。阳光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

保持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坚果、鱼类,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

定期眼科检查:高度近视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监测视网膜健康状况,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病理性近视的相关病变。

控制电子屏幕使用: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注意屏幕与眼睛保持适当距离,并调整屏幕亮度,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虽有一定联系,但本质不同。高度近视主要是屈光不正,尽管可能影响视力,但通常不会引发严重病变;而病理性近视则伴随眼底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因此,正确认识二者的区别,采取合理的矫正和管理措施,才能有效保护视力,降低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