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熬夜党自救指南:中医智慧 +现代科学,四步终结失眠焦虑

作者:黄承龙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2-21 17:25:09896次浏览[发表证书]

1.凌晨3点的朋友圈里,你是否也在数羊?

当代年轻人一边保温杯泡枸杞,一边报复性熬夜的魔幻现实愈演愈烈。据《2023中国睡眠白皮书》显示,超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25-35岁群体入睡困难率高达37%。当我们被手机蓝光、工作焦虑和奶茶咖啡因包围时,《黄帝内经》里“阳不入阴则目不瞑”的千年智慧,正在为现代失眠开出破局良方。

2.解码失眠:你的身体在经历什么“系统崩溃”?

相关研究最新研究证实,现代生活正制造着“昼夜节律紊乱综合征”:手机屏幕抑制褪黑素生成,压力激素皮质醇异常升高,胃肠消化系统超时运作,三重合击让身体陷入“该睡时醒着,该醒时犯困”的死循环。三大典型失眠画像:

1)“易燃易爆炸”型打工人

凌晨辗转反侧,白天靠冰美式续命,太阳穴突突直跳。这种肝火亢盛型失眠常伴随甲状腺指标异常,与PM10点还在回工作消息直接相关。

2)“宵夜综合症”患者

火锅烧烤配奶茶的深夜狂欢,让胃部在睡眠时间被迫“加班”,数据显示晚餐超过21点的人群,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增加2.3倍。

3)“电量不足”妈妈族

产后妈妈和996社畜常见的碎片化睡眠,本质是气血透支的红色警报。当身体能量储备低于30%,就会出现“充电5分钟,待机1小时”的恶性循环。

3.四步调理法重拾安眠

1)调精神:静心为安眠之本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建议:

睡前1小时断电子:手机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可用听轻音乐替代刷视频。

呼吸导引法:平躺闭眼,吸气时想象气流从头顶到脚底,呼气时想象浊气排出,循环10次。

避免情绪波动:晚上不处理纠纷、不做重大决定,尤其忌睡前生气。

2)调饮食:厨房里的助眠方

晚餐黄金搭配:小米30g+山药50g+莲子10g煮粥,小米养心、山药健脾、莲子安神。

忌口清单:浓茶、咖啡、冷饮(损伤脾阳),辣椒、洋葱等辛散之物(扰动阳气)。

安神茶饮:炒酸枣仁15g(捣碎)+百合10g+茯苓5g,加水500ml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睡前2小时温服。

3)调起居:顺应自然节律

起床要赶“阳”:春夏5:30-6:30起床,秋冬6:30-7:30起床,跟着日出时间调整。

时必卧床:晚上11点前入睡,此时胆经当令助排毒,错过易致面色发青、胆汁淤积。

午休不过时:11:00-13:00心经当令时可小憩20分钟,超过1小时反伤阳气。

4)调气血:动静结合通经络

晨起敲胆经:双手握拳沿大腿外侧(裤缝线位置)从上到下敲打,每次5分钟助阳气升发。

中药足浴方:夜交藤30g+合欢皮15g+桂枝10g,煮沸后兑温水至40℃,睡前泡脚15-20分钟。

4.避开四大常见误区

1)依赖酒精助眠:饮酒虽能快速入睡,但会缩短深度睡眠时间,导致后半夜易醒。

2)白天过度补觉:超过1小时的午睡会打乱“阳出于阴”的节律,形成“白天昏沉-夜间清醒”的恶性循环。

3)滥用安眠药物:长期服用易产生依赖性,且可能加重脾胃虚弱、记忆力减退等副作用。

4)盲目跟风食疗:阿胶糕、灵芝孢子粉等滋补品不适合肝火旺或痰湿体质人群,可能越补越失眠。

5.何时需要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到中医科就诊:

1)连续1个月凌晨1-3点固定醒来(肝经排毒时段受阻);

2)伴有持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超过5%;

3)出现心慌手抖、耳鸣健忘等脏腑失调症状;情绪持续低落并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6.养生小贴士

枕头选择:荞麦皮枕头可随头颈弧度塑形,高度以侧卧时耳朵与肩膀呈直线为宜。

光线调节:卧室使用暖光灯泡,睡前拉遮光窗帘营造黑夜环境。

经络养护:每日晨起用牛角梳从前额发际线梳至后颈,重复3050次疏通头部经络。

遵循《黄帝内经》“起居有常,食饮有节”的智慧,从调节昼夜节律入手,配合情志调摄与气血养护,方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若自我调理效果不佳,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与系统调理,切忌自行套用网络药方。

(本文综合《黄帝内经》理论及现代临床经验,食疗方剂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愿每个夜晚都有好梦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