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临床儿科用药误区,您避开了吗?

作者:杨雅淇

射洪市妇幼保健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4:21:451460次浏览[发表证书]

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大事,一旦孩子生病,用药治疗往往成为关键环节。然而,临床儿科用药却暗藏诸多容易被忽视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了解并避开这些误区,对保障孩子的茁壮成长至关重要。

1.常见用药误区剖析

1)凭经验用药。

①表现:家长凭借自己以往的生病经验或他人建议,在未经过专业医生诊断的情况下,自行判断孩子的病情并买药服用。例如,孩子出现轻微咳嗽、流鼻涕,家长就认定是普通感冒,直接去药店购买感冒药。②危害:病症表象相似但病因可能大不相同,自行用药可能因药不对症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非专业判断易忽略潜在严重疾病,如某些传染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盲目用药会掩盖病情发展。而且,成人药物或不恰当的儿童药选择可能因孩子特殊的生理特点引发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受损。

2)随意增减药量。①表现:有些家长害怕药物副作用,自行减少医生开具的药量;还有些家长见孩子病情没有迅速好转,就擅自加大剂量,期望快速见效。比如在使用抗生素时,不按医嘱规定天数和剂量服用。②危害:药量不足难以彻底治愈疾病,残留病菌易产生耐药性,后续治疗难度加大。而超量用药会加重孩子身体负担,特别是肝肾等代谢器官,可能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如过量服用退烧药可致出汗过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3)迷信进口药、贵药。①表现:部分家长认为进口药、价格昂贵的药质量和疗效一定优于国产药,在选择药品时一味追求高价进口产品。如孩子发烧,优先挑选进口品牌退烧药,而对国产同类优质药品视而不见。②危害:药物疗效并非与价格成正比,我国药品监管严格,国产药在质量和疗效上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完全能满足治疗需求。进口药因地域、人种差异,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可能与国内孩子不匹配,且价格因素还可能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使用不当反而得不偿失。

4)混合用药种类过多。①表现:孩子出现多种症状时,家长急于缓解所有不适,一次性给孩子服用多种针对不同症状的药物。例如孩子感冒伴有发热、咳嗽、流鼻涕,家长会同时喂服退烧药、止咳药、感冒药、消炎药等。②危害:多种药物同时进入体内,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成分重复,叠加使用可能造成某一成分过量摄入,增加身体负担,如多种感冒药中都含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可引发严重肝损伤。

5)不重视药物剂型。①表现:家长在给较小的孩子用药时,未考虑孩子的吞咽能力,直接选用成人剂型药物,强行喂服。像给婴幼儿喂服成人的片剂,孩子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呛咳。②危害: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强行喂服片剂容易导致呛咳,严重时可引发窒息,危及生命。而儿童专用剂型如颗粒剂、口服液、栓剂等,不仅方便孩子服用,还能根据孩子特点更好地控制药量,保障用药安全。

2.正确用药方法指引

1)及时就医诊断。孩子生病后,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准确判断病情,依据诊断结果开具针对性强、安全有效的药物处方。

2)严格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嘱咐的用药剂量、频率、疗程给孩子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如对医嘱有疑问,当场向医生确认,确保用药精准无误。

3)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前认真研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关键信息,辅助判断用药合理性。

4)合理选择药物。综合医生建议、药品质量、性价比等因素,优先选择经过长期临床验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药物,而非单纯以价格或产地论优劣。

5)关注药物剂型适配。根据孩子年龄、吞咽能力等,挑选合适的药物剂型。婴幼儿尽量选择液态、颗粒等易服用剂型,较大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片剂等,但要注意喂服方法。

3.结语

临床儿科用药误区犹如隐藏在孩子健康路上的“暗礁”,家长们只有充分认识并主动避开,秉持科学、谨慎的用药态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孩子在药物治疗中获得最大益处,远离用药不当带来的伤害。时刻牢记,孩子用药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