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

作者:何苗

泸州市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5:40:031471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无论是突发心脏骤停、严重创伤,还是其他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其中,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救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CPR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而黄金四分钟则是心肺复苏中最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1)心脏骤停的定义与危害。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全身器官和组织无法获得氧气和营养供应。心脏骤停发生后,患者会在几秒钟内失去意识,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患者将在几分钟内因脑缺氧而死亡。

2)心肺复苏的作用。心肺复苏是通过人工手段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直到心脏恢复自主搏动或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得以实施。CPR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避免因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损伤。

2.心肺复苏的黄金四分钟

1)黄金四分钟的科学依据。黄金四分钟是指心脏骤停发生后,患者的大脑在缺氧状态下能够维持正常功能的时间窗口。通常情况下,大脑在缺氧4分钟后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0分钟后脑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心脏骤停发生后,必须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心肺复苏的时效性。心肺复苏的时效性不仅体现在开始的时机上,还体现在操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上。胸外按压的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配合都会影响CPR的效果。

3.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与呼吸。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可以通过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来确认其意识状态。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呼吸异常,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2)呼叫急救系统。在确认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后,应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如拨打120),并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施救者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施救者应跪在患者一侧,将双手掌根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时,施救者应保持肘部伸直,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分钟。按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避免按压过程中中断。

4)人工呼吸。在胸外按压30次后,施救者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首先,开放患者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确保气道通畅。然后,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1秒钟,观察到患者胸廓抬起即可。每次吹气后,应松开鼻子,让患者自然呼气。

5)持续循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施救者应持续进行这一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4.中医在急救中的应用

1)中医急救的理论基础。中医急救理论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在紧急情况下,首先要迅速缓解症状,挽救生命。中医认为,心脏骤停等急症多与气滞、血瘀、痰阻等病理因素有关,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等手段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辅助心肺复苏。

2)针刺急救。针刺是中医急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针刺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心脏复苏。

3)艾灸辅助。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回阳救逆的效果。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温补阳气,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5.心肺复苏的培训与普及

1)公众培训的重要性。心肺复苏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技术,但大多数公众对其操作步骤并不熟悉。为了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必须加强心肺复苏的公众培训。通过普及CPR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一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2)培训内容与方式。心肺复苏的培训应包括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讲解主要介绍心脏骤停的危害、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实际操作则通过模拟人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练习。培训应注重实践,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CPR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