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宝宝黄疸背后的秘密

作者:黄秀群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7:02:041608次浏览[发表证书]

新生命的诞生总是充满喜悦,但不少新手爸妈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遇到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宝宝黄疸。宝宝皮肤和巩膜发黄,这背后的“元凶”往往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了解这个病症背后的秘密,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宝宝黄疸问题,保障宝宝的健康。

1.什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解和破坏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能够处理胆红素,使其通过胆汁排出体外。然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当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宝宝皮肤、巩膜发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现象,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可能持续时间更长,可延迟到3-4周。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一般不会太高,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而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它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病理性黄疸可能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胆红素水平上升速度快,超过一定的标准。如果不及时治疗,胆红素可能会进入宝宝的大脑,引起胆红素脑病,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听力、视力等。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症状

主要症状就是黄疸,宝宝的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黄疸的程度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初步判断,轻度黄疸时,宝宝的面部、颈部皮肤发黄;随着黄疸加重,躯干部、四肢皮肤也会逐渐发黄;严重时,宝宝的手心、脚心都会发黄。

除了黄疸,部分宝宝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拒奶、呕吐、腹泻等。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同时伴有黄疸加重,很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

3.诊断与治疗

医生一般会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胆红素测定来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经皮胆红素测定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仪器在宝宝皮肤上测量胆红素水平,操作简便,可用于初步筛查。如果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异常,或者医生怀疑宝宝存在病理性黄疸时,会进一步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目前,TSB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金标准。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高危因素。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宝宝肝脏功能的逐渐完善,黄疸会自行消退。但在此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情况。

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主要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宝宝皮肤,使胆红素分解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药物治疗则是使用一些药物,如肝酶诱导剂等,来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换血疗法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通过换血可以迅速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母乳喂养性黄疸,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一般发生在最初的3-5天,伴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在1周后,2周左右到达高峰。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可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小时明显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且TSB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若TSB20mg/dl,则可加用光疗。

4.预防与护理

在孕期,妈妈要做好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如血型不合等。宝宝出生后,要尽早开奶,促进宝宝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记录黄疸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以及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发现宝宝黄疸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不容忽视。新手爸妈们要了解宝宝黄疸背后的秘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应对方法,以便在宝宝出现黄疸时能够正确处理,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