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慢性咳嗽: 支气管扩张剂与宣肺止咳方的联用逻辑

作者:蒲朝品

宜宾利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7:08:002015次浏览[发表证书]

慢性咳嗽(病程≥8周)是内科门诊的常见主诉,病因复杂,涉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多种疾病。在临床实践中,支气管扩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常用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咳嗽,而中医“宣肺止咳方”则从整体调节入手,改善肺气壅滞状态。

1.慢性咳嗽的病理生理与治疗困境

1)西医视角:气道高反应性与炎症

慢性咳嗽的核心机制包括:

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刺激性干咳,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痉挛。

黏液高分泌:痰液刺激咳嗽反射,需结合祛痰治疗。

神经敏感性增高:咳嗽受体敏感性升高,导致顽固性咳嗽。

单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能无法完全缓解非痉挛性咳嗽,如UACSGERC相关咳嗽。

2)中医视角:肺气失宣与痰湿壅滞

中医认为慢性咳嗽多因“肺失宣降”,病机包括:

风邪犯肺:咳嗽突发,咽痒即咳。

痰湿阻肺:咳痰黏稠,胸闷气促。

肺脾气虚:久咳无力,易反复发作。

“宣肺止咳方”(如止嗽散、桑菊饮)通过疏风宣肺、化痰止咳调节整体功能,但起效较慢。

2.支气管扩张剂的精准作用与局限

1)常用药物及机制

β受体激动剂: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痉挛性咳嗽。

抗胆碱能药物:减少黏液分泌,改善气道阻塞。

茶碱类药物:兼具抗炎与支气管舒张作用。

2)临床局限

对非痉挛性咳嗽效果有限:如UACSGERC相关性咳嗽。

不能调节整体免疫与炎症:长期使用可能掩盖潜在病因。

副作用:心悸、震颤(β激动剂)、口干(抗胆碱能药)等。

3.宣肺止咳方的整体调节优势

1)经典方剂举例

止嗽散(《医学心悟》):紫菀、百部、桔梗、白前——适用于风邪犯肺,咳嗽迁延。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杏仁——疏风清热,治风热咳嗽。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苏子——化痰降气,治痰湿咳嗽。

2)作用机制

调节气道炎症:如黄芩、桑白皮具有抗炎作用。

改善黏液清除:桔梗、杏仁促进排痰。

调节神经敏感性:部分中药(如炙麻黄)可降低咳嗽受体敏感性。

3)治疗瓶颈

起效较慢:需连续用药1-2周方显效。

个体化要求高:需辨证施治,非“一方通治”。

4.联用逻辑与协同机制

1)适应症选择

联用适用于: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扩张剂快速解痉,中药抗炎固本。

感染后咳嗽:西医对症,中医扶正祛邪。

慢性支气管炎:扩张剂改善通气,中药化痰健脾。

2)协同作用解析

在支气管痉挛方面,支气管扩张剂可直接松弛平滑肌(快速起效),而宣肺止咳方通过调节气机间接改善痉挛,二者联用可标本兼顾,减少西药用量。

在气道炎症方面,部分西药(如茶碱)有抗炎作用,中药黄芩、桑白皮等也能抑制炎症,联用可协同抗炎,降低复发率。

对于黏液清除,抗胆碱药能减少分泌,而桔梗、杏仁等中药可促进排痰,联用可改善痰液淤滞,减少咳嗽刺激。

在神经调节方面,西药无直接作用,而炙麻黄等中药可降低咳嗽敏感性,联用有助于减少顽固性干咳。

3)临床用药策略

急性期: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快速缓解症状。

缓解期:加用宣肺止咳方,调节体质,减少复发。

痰湿型咳嗽:联用氨溴索+二陈汤,增强祛痰效果。

风邪犯肺型:沙丁胺醇+止嗽散,疏风解痉。

5.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女,45岁,反复干咳3月,夜间加重,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CVA诊断)。

西医治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仍有间断咳嗽。

中医辨证:风邪恋肺,肺气不宣。

联用方案:继续吸入治疗,加用止嗽散加减(紫菀12g、百部10g、桔梗6g、炙麻黄6g)。

结果:2周后咳嗽频率减少70%4周后基本控制。

6.结语

慢性咳嗽的治疗需兼顾“标”(对症)与“本”(调体)。支气管扩张剂与宣肺止咳方的联用,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可调节内在病机,符合“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趋势。未来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最佳配伍方案,以优化慢性咳嗽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