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卧床休息是许多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时间的卧床虽有助于身体恢复,却也潜藏着一种名为“压疮”的隐患。压疮,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并发症,实则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甚至可能延缓康复进程,增加医疗负担。那么,对于卧床病人而言,如何有效避免“压”出的烦恼呢?本文将从压疮的成因、预防措施及日常护理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压疮的成因
压疮,医学上又称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溃烂坏死。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压力因素:长时间持续的压力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原因。当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超过毛细血管压力的压力时,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会受阻,组织缺氧,进而引发压疮。
摩擦力:床单、衣物与皮肤之间的摩擦,或患者在床上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都可能损伤皮肤表层,增加压疮的风险。
剪切力:当身体某一部位受到与皮肤表面平行的力时,如床头抬高时身体下滑,会产生剪切力,这种力容易损伤深层组织,促进压疮的形成。
潮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尿液、汗液浸渍,会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增加压疮的易感性。
全身状况: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贫血、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均可降低皮肤的抵抗力,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
2.预防措施
针对压疮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
定期翻身:这是预防压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翻身计划,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缩短至每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减少摩擦力。
使用减压器具:如气垫床、泡沫垫、水垫等,这些器具可以有效分散身体压力,减少局部受压时间,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尿液、汗液,使用吸水性好的垫料,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纸尿裤或导尿管,以减少皮肤受潮的机会。
营养支持: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压疮至关重要。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皮肤弹性和抵抗力。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营养补充剂。
避免剪切力:调整床头角度时,应确保身体各部位保持平行移动,避免产生剪切力。如需抬高床头,角度不宜超过30度。
皮肤检查:每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足跟等,及时发现皮肤红肿、硬结等压疮早期表现。
3.日常护理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日常护理也是预防压疮不可或缺的一环:
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透明贴、赛肤润等,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摩擦力和潮湿对皮肤的刺激。
适度按摩:对于无压疮风险或压疮初期的患者,可进行适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但需注意,按摩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心理支持: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进而间接增加压疮的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育培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压疮的危害、预防措施及日常护理要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压疮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定期翻身、使用减压器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营养支持、避免剪切力、皮肤检查以及日常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让卧床患者远离“压”出的烦恼。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将更加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