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洗手舞起来——公共卫生护理防病第一招

作者:沈凤娥

东明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14:31:0972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物品和环境,从手机屏幕到电梯按钮,从公共门把手到超市商品。殊不知,这些看似普通的接触,可能让数以万计的细菌、病毒悄然附着在我们的手上。而洗手,这个简单又容易被忽视的动作,实则是公共卫生护理中防病的第一招。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洗手舞”的节奏,一起解锁科学洗手的奥秘,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1.双手藏隐患,洗手防病意义重大

我们的双手就像一个“细菌运输车据研究,一双未洗过的手上大约含有80万个细菌。这些细菌种类繁多,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它们可能来自外界环境,也可能是我们自身携带的。当我们用手触摸口鼻、眼睛时,这些细菌就会趁机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疾病。

比如,通过手部接触传播的诺如病毒,常常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群体性腹泻:而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经手传播到呼吸道,导致感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勤洗手更是被列为重要的个人防护措施之一。新冠病毒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正确洗手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经手传播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多次强调,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科学洗手有步骤,“洗手舞”跳出健康防护

想要让洗手真正发挥防病作用,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我们不妨将洗手步骤编成一套有趣的“洗手舞”,让清洁双手变得轻松又好玩。第一步:浸湿双手。在流动的清水下将双手充分浸湿。水流就像舞台上的幕布拉开洗手这场健康大戏的序幕。水温以舒适为宣,过热或过冷的水都可能刺激皮肤,影响洗手效果。第二步:涂抹泡泡。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在双手表面。此时,双手仿佛裹上了一层神奇的“清洁外衣”,准备与细菌、病毒展开“战斗”.需要注意的是,洗手液要适量,过多会导致冲洗不净,残留的化学成分可能刺激皮肤;过少则无法充分清洁。第三步:揉搓双手。这是洗手舞的核心环节。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顺序,认真揉搓双手“内”是指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外”是指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夹”是指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弓”是指弯曲各手指关节,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大”是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立”是指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腕”则是揉搓手腕和手臂。整个揉搓过程不少于20秒,你可以一边唱着生日歌,从“祝你生日快乐”唱到“祝你永远快乐”,时间就差不多了。第四步:冲洗干净。在流动的水下,彻底冲洗双手确保将所有的泡沫和污垢都冲掉。水流的力量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将细菌、病毒和洗手液残留--“驱散”。第五步:擦干双手。用干净的纸巾、毛巾或一次性擦手纸擦干双手,也可以使用干手器。湿漉漉的双手容易滋生细菌,及时擦干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毛巾要定期清洗和晾晒,避免成为细菌的温床,

3.不同场景巧应对,洗手时机要牢记

洗手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还要把握好时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场景需要我们及时洗手。比如,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处理食材前后、护理病人前后等。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出人公共场所后更要第一时间洗手。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洗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家长在照顾婴幼儿时,要注意保持自身手部清洁,在喂奶、换尿布前后都要认真洗手;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需要通过洗手来减少感染风险,为健康多加一层保障。洗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公共卫生护理中防病的关键一招。当我们跟着“洗手舞”的节奏,认真做好每一次洗手,就是在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将洗手融入日常生活,用干净的双手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