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危重患者的“生命滤器”

作者:邹林

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14:43:00832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现代重症医学领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已成为救治危重患者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的间歇性血液透析不同,CRRT通过缓慢、持续的治疗方式,模拟人体肾脏的自然工作模式,为那些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温和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案。

1.CRRT的基本概念

CRRT是一组持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清除体内多余水分、代谢废物及炎症介质。其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医生Peter Kramer提出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奠定了现代CRRT的基础。与传统透析相比,CRRT的优势在于:(1)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缓慢超滤减少血压波动。(2)持续清除毒素:更接近肾脏自然工作模式。

3)精准容量管理:适用于心衰、脑水肿等需严格控制液体的患者。

2.CRRT的工作原理与技术分类

CRRT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半透膜实现溶质和水的清除,主要依靠三种物理机制:(1)对流:在跨膜压作用下,血浆水分携带溶质通过滤过膜,形成超滤液。这一过程可有效清除中小分子物质。(2)扩散:利用浓度梯度,溶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特别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清除。(3)吸附:某些滤器膜材料可吸附炎症介质、毒素等大分子物质。根据不同的技术组合,CRRT可分为几种主要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以对流清除为主,适用于中分子物质清除和容量管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以扩散清除为主,适用于小分子毒素清除。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结合对流和扩散,可同时清除不同分子量物质。缓慢连续超滤(SCUF):仅清除水分,不补充置换液,用于单纯容量负荷过重患者。

3.CRRT的临床应用

1)急性肾损伤(AKI)。适用于重症AKI,尤其是合并休克、多器官衰竭者。研究显示,早期CRRT可降低死亡率,改善肾功能恢复。(2)脓毒症与炎症调节。清除炎症介质(如内毒素、细胞因子),减轻“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改善器官灌注,但最佳治疗时机仍有争议。(3)其他非肾脏适应症。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顽固性高钾血症)。急性肝衰竭(部分替代肝脏解毒功能)。药物/毒物中毒(如锂、甲醇中毒)。

4.CRRT的技术实施要点

1)血管通路建立。通常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为股静脉和左侧颈内静脉。导管尺寸应足够大(11~13.5Fr)以保证足够血流速(通常150~250ml/min)。(2)抗凝策略。为防止体外循环凝血,需采取抗凝措施。常用方法包括:普通肝素:最常用,需监测APTT。低分子肝素: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枸橼酸局部抗凝:体外循环局部抗凝,系统影响小。无抗凝剂CRRT: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3)治疗剂量设定。CRRT剂量通常以effluent流量表示(ml/kg/h)。AKI患者推荐剂量为20~25ml/kg/h,脓毒症等炎症状态可能需要更高剂量。剂量不足会影响疗效,过高则可能增加营养物质丢失。(4)置换液配方。置换液需模拟血浆电解质成分,常用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钾、钙、镁等电解质浓度。现代CRRT机器多采用在线生成置换液技术,可实时调整配方。

5.CRRT的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尽管CRRT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1)技术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管路凝血、空气栓塞等。(2)代谢紊乱:电解质失衡、酸碱紊乱、营养丢失。(3)血流动力学影响:虽然轻微,但仍可能发生低血压。(4)出血风险:与抗凝剂使用相关。(5)体温丢失:大量液体交换可能导致低体温。防范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合理抗凝、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适当加温置换液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对提高CRRT安全性至关重要。

6.未来发展方向

1)新型生物相容性滤膜:提高炎症介质清除率。(2)智能化CRRT系统:自动调节超滤率、抗凝剂量。(3)便携式CRRT设备:提高院前急救和转运能力。(4)多器官支持技术:整合肝、肺功能辅助。

7.结语

作为危重患者的"生命滤器"CRRT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在重症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为急性肾损伤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更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救治。未来,随着技术进步,CRRT将更加精准化、个体化,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