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你认识的“面瘫”是人们常谈的“中风”吗?

作者:胡冰花

红安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9 10:25:41867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人们传统的认知领域里单就字面意思“面瘫”就是面部肌肉僵硬不能动弹了,是不是这就是“中风”了呢?其实不然,“中风”有可能引起一侧嘴角歪斜的症状,但它不是“面瘫”,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面瘫”是什么呢?那就让我带你揭开它层层神秘面纱吧!

1.“面瘫”是什么?

“面瘫”真实的医学名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病因未明,目前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 染有关,常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2.发病机制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病毒感染可导致局部神经的自身免疫反应及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部肌肉瘫痪。

3.病理改变

“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以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是指颞骨上的骨性狭长孔道)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

4.辅助检查

1)肌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不作为首选,当医生怀疑颅内病变时应行头部MRICT检查进行排除。

2)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以发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情况下为急性起病,面神经麻痹在数小时到数天到达高峰。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肉瘫痪,额部皱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患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部分患者起病1~2日有患侧耳后持续疼痛和耳乳突部压痛。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斜向健康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嘴巴鼓气、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容易滞留在患侧齿龈处。面部肌肉瘫痪多见于单侧。

3)面神经炎还可以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①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②镫骨肌神经以上部位受损则同时有舌前2/3味觉消失和听觉过敏。③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了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外,还可以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鼓膜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

5.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如甲泼尼龙、泼尼松等。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促进神经髓鞘恢复。

2)物理治疗。急性期可以在患侧脸部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3)护眼。由于患侧长期不能闭目、瞬目,角膜暴露、干燥,容易感染,可戴眼罩防护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保护角膜。康复治疗:恢复期可以采用中医针灸、电针治疗等,刺激经络,改善气血运行。

4)日常护理。休息与修饰指导:急性期注意休息,防风寒,面部勿吹风扇,勿用冷水洗脸。尤其是耳朵后部位注意保暖,外出时戴口罩、穿立领衣服或戴围巾,既保暖又修饰面部形象。预防眼部并发症:日常出行可以佩戴墨镜防护,滴眼药水预防眼部感染,保护眼角膜。饮食指导:出现味觉障碍时,注意食物冷热度,防止烫伤口腔黏膜。指导饭后漱口,清除口腔滞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饮食宜清淡,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尽早开始行面部肌肉的锻炼,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可以对着镜子练习闭眼、皱眉、举额、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每次5~15分钟,多次重复练习。还可以轻柔手法按摩患侧面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戒烟、限制饮酒,减少神经损伤风险。(5)心理护理:指导克服焦躁情绪和害羞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避免任何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

6.预后

不完全性面瘫患者1~2个月内恢复或痊愈。完全性面瘫患者一般需要2~8个月甚至1年时间恢复,有些病人会遗留后遗症。1周内味觉功能恢复良好。年轻患者预后良好。老年患者伴乳突处(是指头颅颞骨后下方的骨性突起位于耳廓后下方)疼痛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者预后较差。

7.结语

通过层层揭秘,想必大家对“面瘫”有所了解了吧,它是在面部形象上和有些中风症状相似,但是不等同于中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