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室里,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医护人员面对突发状况时,必须迅速、准确地采取急救措施,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些关键的急诊急救护理知识,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不慌乱,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1.急诊急救护理:与死神争分夺秒
(1)心肺复苏(CPR):当心脏骤停时,CPR能维持生命体征。它包含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正确的按压频率、深度以及两者的比例都至关重要。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成人至少5厘米的按压深度、30:2的按压与呼吸比例,这些精确的要求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模拟心脏泵血和肺部换气。护理人员熟练掌握CPR技术,就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生命,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出错,因为这是在和死神抢夺时间。
(2)止血:在各种外伤情况中,止血是防止休克的重要步骤。直接压迫伤口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用干净布料按压能控制出血。而对于严重四肢出血使用止血带时,其使用时间和松紧度需谨慎把握, 否则可能导致组织坏死。这要求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判断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3)创伤处理:清洁伤口时用清水和温和肥皂,避免刺激性液体,防止伤口恶化。包扎伤口时,敷料覆盖但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对于骨折还要进行固定,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保护受伤部位,减少进一步损伤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个步骤,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4)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提供氧气是急救的重要环节。当有人窒息时,海姆立克急救法可清除气道异物;对于无法自主呼吸者,人工呼吸能确保氧气供应。在急诊室里,呼吸道问题可能瞬间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准确运用这些急救方法,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
(5)中毒处理:识别中毒物质、了解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处理中毒的关键。无论是药物、化学品还是动植物毒素中毒,保持中毒者清醒、避免进一步摄入毒物是首要的。根据不同情况催吐或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等,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中毒知识,才能在面对中毒患者时给予正确的急救。
2.不同患者的急救护理要点
(1)烫伤患者:轻微烫伤需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减轻烧灼感;大面积烫伤则需全身冷水浸泡十分钟左右,之后用纱布等覆盖伤口并送医。特别要注意烫伤部位不能冰敷、涂抹药物或牙膏等。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这些注意事项,避免错误处理加重烫伤程度。
(2)扭伤患者:很多人对扭伤存在误区,认为活动关节可缓解,实则应让关节充分休息。扭伤后24小时内每小时冰敷20分钟左右,24小时后可垫高扭伤部位,热敷或红外灯照射。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以促进扭伤部位的恢复。
(3)骨折患者:骨折时切勿随意移动受伤部位,尤其是骨折处。要及时固定,选用合适材料但不能包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若有出血、休克等情况,参照相应急救方法。护理人员在处理骨折患者时要小心谨慎,防止二次损伤。
(4)气道异物患者:当异物卡在喉咙,避免拍背,应采用正确急救法。如让患者坐在施救者拱起的腿中,身体前倾,环绕双臂后挤压腹部排出异物。若不能排出可缓解不适并及时送医。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这种急救方法,在紧急时刻挽救患者生命。
(5)出血患者:根据出血情况不同处理方式各异。出血量小且不严重时,可用水洗杂物后消毒;伤口大可止血的用纱布绷带;出血严重个人无法处理则需紧急住院。还有两种急诊止血方式,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操作。
(6)心脏骤停患者:首先确保环境安全,然后判断意识、呼救、检查呼吸心跳等。胸腔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要按规范操作,连续5个周期后检查并重复,直到医生进一步治疗。护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冷静、迅速且准确地执行每一步骤。
急诊室里的护理工作如同一场紧张的战斗,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操作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护理人员凭借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生死时速中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