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智齿一定要拔吗?哪些情况下必须及时处理?

作者:何炫熠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 门诊口腔科 发布时间:2025-05-09 10:45:06618次浏览[发表证书]

智齿,作为人类口腔中的第三磨牙,通常在1625岁之间萌出。由于现代人颌骨退化,智齿萌出空间不足的问题愈发普遍,但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是否需要处理智齿,需结合其生长位置、功能状态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综合判断。

1.智齿的“留”与“拔”:关键看三点

1)位置与方向。正位萌出的智齿若与对颌牙建立良好咬合关系,且未引发炎症或龋坏,可保留。这类智齿能辅助咀嚼,减少食物嵌塞风险。但若智齿倾斜、水平生长或完全埋伏于颌骨内,则可能压迫邻牙牙根或下颌神经管,导致邻牙移位、牙根吸收或持续疼痛,需及时拔除。(2)功能与健康状态。智齿的咀嚼功能有限,但若其位置正常且无龋坏,可作为基牙用于修复邻牙缺失。然而,智齿因位置靠后 易清洁不足,常发生龋坏。若龋坏仅限于咬合面且较浅,可尝试充填治疗;若邻接面龋坏或已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则更建议拔除以免病变扩散。(3)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阻生智齿与牙龈间易形成盲袋,积存食物残渣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反复发作的冠周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间隙感染。此外,智齿萌出时可能挤压邻牙,导致邻牙移位、倾斜甚至龋坏,需及时干预。

2.必须拔除的五种情况

1)反复发作的冠周炎。智齿部分萌出时,牙龈覆盖部分牙冠形成盲袋,细菌滋生导致炎症。若炎症反复发作,需拔除智齿以消除感染源。(2)邻牙龋坏或牙周损伤。智齿倾斜生长时,与邻牙间易形成夹角嵌塞食物,长期导致邻牙龋坏或牙周炎。若邻牙已出现松动或牙槽骨吸收, 需拔除智齿并修复邻牙。(3)无对颌牙的伸长。上颌智齿无对颌牙时,会逐渐伸长并咬伤对颌牙龈,引发创伤性溃疡。此类智齿需拔除以避免软组织损伤。(4)正畸治疗需求。智齿萌出可能推挤前牙,导致牙列拥挤或咬合紊乱。为保证正畸效果,需在矫治前拔除智齿。(5)囊肿或肿瘤风险。完全埋伏的智齿可能引发含牙囊肿,甚至恶变为牙源性肿瘤。定期口腔检查发现智齿周围骨质破坏时,需立即拔除并病理检查。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拔牙易引发感染,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心脏病患者: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心功能Ⅲ级以上者,需暂缓拔牙。孕妇:妊娠期激素变化易加重智齿冠周炎,建议备孕前完成智 齿评估,必要时提前拔除。经期女性:月经期凝血功能异常,拔牙后易出血不止,需避开经期。

4.处理建议与误区

1)及时就医拍片智齿萌出异常时,需拍摄曲面断层片或结合口腔CBCT评估其与邻牙、下颌神经管的关系,制定个性化方案。(2)避免盲目保留。完全埋伏且无症状的智齿可定期观察,但若出现疼痛、囊肿或邻牙损伤,需立即处理。(3)术后护理要点。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24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7天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出血、发热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

智齿的处理需以科学评估为基础,切勿因恐惧而延误治疗,也不必因“拔智齿瘦脸”等谣言盲目跟风。定期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才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