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也叫做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严重创伤性关节病的有效方法。该手术是骨科的常见手术之一,每年可以帮助数百万患者摆脱疼痛、恢复行走能力。但是,手术也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康复也非常重要。经临床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并可缩短康复周期;但如果术后缺乏正确锻炼,就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假体使用寿命。为此,术后早期(通常指术后1~7天)的功能锻炼是重点。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安全、高效地恢复关节功能,以便早日重返正常生活。
1.膝关节置换术后不要懒,早期功能锻炼动起来!
早期功能锻炼主要是指术后一周这段时间的功能锻炼,建议如下:
(1)术后第1天——床上适应性训练。患者在手术当天麻醉清醒后就可以开始床上锻炼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①踝泵运动(AnklePumps)。方法:让患者平躺,脚尖最大限度向上勾(背屈)保持3秒,之后再向下踩(跖屈)保持3秒。频率:每小时可以做10~15次。作用:可以促进静脉回流,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DVT)。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保持膝关节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侧肌肉,看到髌骨上移后,保持5~10秒之后再放松。频率:每组做10次,每天做3~5组。作用: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并可增强关节稳定性。③腘绳肌等长收缩。方法:在膝下垫薄枕,之后轻轻下压枕头让膝关节微屈,以感受大腿后侧肌肉收缩。频率:每组做8~10次,每天做3组。④CPM机辅助训练(如医院配备)。角度:可以先从30°开始,每天逐渐增加5~10°。时间:每次锻炼30分钟,每天2次。
(2)术后第2~3天:过渡期训练。在此期间引流管通常已拔除,可以开始更积极的做康复锻炼:①床边坐起训练。方法:可以先摇高床头适应30°,如无头晕后再移至床边缓慢坐起。注意:让患肢保持伸直,不要突然就变化体位。②站立平衡训练。步骤:先双手扶助行器,让健侧腿先着地;手术腿部分负重,约20~30%体重即可,保持站立30~~60秒。频率:每天锻炼3~5次。③步态训练。正确使用助行器:将助行器前移约一步距离,手术腿先迈步,健侧腿随之跟进,要避免“三点跳”式行走。行走时间:第一次5分钟,之后再逐渐延长。④膝关节主动屈曲训练。坐位滑移法:患者先坐于床边,让健侧脚辅助患肢缓慢屈曲。目标:术后3天,可以达到60~70°屈曲。
(3)术后第4~7天:强化训练阶段。此阶段康复锻炼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①直腿抬高训练。方法:保持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离床面15~20cm,保持5秒左右。进阶:可适当增加踝部重量,先从0.5kg开始。频率:每组做10次,每天锻炼3组。②坐位屈膝训练。方法:患者先坐于椅子上,之后缓慢滑动脚跟使膝关节屈曲。目标:术后7天时,可以达到90°屈曲。③站立位提踵训练。方法:患者先扶稳支撑物,之后缓慢抬起脚跟再落下。作用:有助于增强小腿三头肌力量,并可改善步态。④上下台阶训练。医生评估、允许后再开始训练;上台阶时健侧先上,患侧跟进;下台阶时患侧先下,健侧跟进;注意台阶不要高于10cm。
2.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锻炼期间,要注意以下事项:
(1)疼痛管理。冰敷疗法:可以通过冰敷缓解疼痛、肿胀症状,每次15~20 分钟,间隔1~2小时,锻炼后立即使用效果较好。药物镇痛:患者要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不要忍痛锻炼。疼痛评估:可以采用VAS评分(0~10分)法进行疼痛评估,锻炼时疼痛不应超过4分。
(2)肿胀控制。抬高患肢:在休息时,可以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弹力袜使用:白天可以持续穿戴医用弹力袜,压力15~20mmHg压力为宜。淋巴引流按摩:可以由专业康复师进行指导、操作。
(3)常见问题处理。关节弹响: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如无疼痛,持续观察即可。皮肤麻木感:一般会在3~6个月逐渐恢复。夜间疼痛:可调整睡姿,在膝下垫枕保持微屈状态。
(4)绝对禁忌动作。术后6周内,不可以做深蹲(膝关节屈曲>90°)、跪姿、盘腿坐、剧烈扭转等动作。
总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早期功能锻炼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患者通过科学、渐进式的训练方案,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术后4~6周恢复基本生活能力,3个月左右重返正常活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功能锻炼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并要持之以恒,这样才可以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