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血透治疗过程全解析,不再恐惧

作者:李木荣

柳城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9 10:58:17621次浏览[发表证书]

对于许多面临肾脏疾病困扰,尤其是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来说,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血透治疗过程常常因不被了解而让人感到恐惧。其实,当我们深入了解血透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减轻不必要的担忧。

1.血透前的准备

首次血透前,患者要完成多项准备。首先是建立血管通路,这是关键。动静脉内瘘是理想选择,通过手术连接动静脉,让静脉变粗以满足血流量需求,如同拓宽小路,术后1~3个月成熟,期间要注意保护。

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紧急透析或不适合做内瘘的患者,将导管插入颈部、胸部大静脉建立通道,但它是临时通路,有感染风险,使用时间不宜长。

此外,患者需全面体检,如血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医生依结果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确定时间、血流量等参数。患者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治疗过程与注意事项,保持积极心态,助力治疗顺利开展。

2.血透进行时 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开启血透治疗。患者躺于透析床,护士先对血管通路消毒,再用穿刺针连接动脉端、静脉端与透析管路,熟练操作可减轻穿刺疼痛。

连接好通路,血在血泵驱动下从动脉端流出,经透析管路进入透析器。透析器是核心,内部中空纤维如微小滤网。血液与透析液逆向流动,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电解质,经半透膜扩散至透析液,同时透析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等进入血液,纠正酸碱与电解质失衡,如同物质“交换派对”。

治疗中,机器实时监测血流量、血压等参数并自动调节,保障安全有效。护士定时巡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反应,询问有无不适。通常一次血透3~4小时,依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患者治疗时可看书、听音乐、休息放松,但要保持安静,避免大幅动作,防止影响透析管路连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3.血透后的护理

血透结束,后续护理不容小觑。护士会压迫止血穿刺部位,患者要保持其清洁 干燥,24小时内不洗澡,少揉搓,防感染。

透析后身体虚弱,需适当休息。饮食要遵医嘱合理调整,因透析会带走营养,要保证蛋白质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等,但要控制水盐量,减轻肾脏负担。

患者还要关注体重变化,按要求定期测量。体重反映体内水分潴留情况,对调整下次透析超滤量意义重大。此外,务必按医嘱按时服药,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方面做好护理,维持身体良好状态,助力后续治疗与康复。

4.应对血透中的常见问题

在血透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如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等。低血压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心慌、出汗等。这通常是由于超滤速度过快、血管调节功能差等原因引起的。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超滤速度,必要时给予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来提升血压。

高血压则可能与患者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会调整 降压药物的剂量或者种类,以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肌肉痉挛也是血透中常见的问题,多发生在下肢,患者会突然感到肌肉疼痛、抽搐。这可能与超滤过快、低钙血症等有关。医生一般会通过适当减少超滤量、补充钙剂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失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通常在透析开始后的1~2小时出现,多见于首次透析或者透析间隔时间较长的患者。这是由于血液中的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下降速度过快,而脑组织中的尿素氮等物质下降相对较慢,导致脑组织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脑水肿。为了预防失衡综合征,医生会采用低血流量、短时间透析等方法。

总之,血液透析虽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治疗过程,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每一个环节,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与护理,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恐惧,顺利完成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希望每一位需要血透治疗的患者都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勇敢地与疾病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