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靶向药漏服一次,需要补服吗?

作者:龙钰程

桂林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9 13:41:061005次浏览[发表证书]

1.靶向药漏服:治疗路上的“意外状况”

靶向药凭借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靶点的特性,在癌症治疗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然而,在长期服用靶向药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漏服药物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旦发生漏服,患者往往陷入纠结:

到底该不该补服?补服会不会影响药效、增加副作用?不补服又担心影响治疗效果。要解答这些疑问,我们需要先了解靶向药的特性,以及不同类型靶向药漏服后的处理原则。

2.不同类型靶向药漏服处理原则

1)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抑制剂

像用于治疗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通路,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如果发现漏服,若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大于12小时,一般可以补服;若小于12小时,则无需补服,直接按照原计划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这是因为此类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决定了,短时间内重复服用可能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比如皮疹、腹泻等症状加重;而 间隔时间足够长时补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效果。

2)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以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为代表,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其“饿死”。对于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不同药物的漏服处理方式有所差异。部分药物规定,若漏服时间未超过正常服药时间12小时,可尽快补服;若超过12小时,则跳过此次漏服剂量,在下次正常服药时间服用规定剂量。原因在于,抗血管生成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对整体治疗效果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合理的补服可能打破体内药物代谢平衡,引发诸如高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

3)肿瘤免疫调节剂

例如治疗黑色素瘤、肺癌等的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常按照固定周期给药,而非每日服用。若出现漏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漏用时间,由医生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漏用时间较短,在不影响下一次正常给药周期的前提下,可尽快安排补用; 若接近下一次给药时间,则可能直接顺延至下一次给药。因为肿瘤免疫调节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具有周期性和连续性,随意调整给药时间或补服,可能干扰免疫反应的正常进程,影响治疗效果。

3.补服不当的潜在风险

盲目补服靶向药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一方面,短时间内药物剂量过大,会使体内血药浓度急剧升高,超出安全范围,导致不良反应加剧。比如部分靶向药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肾功能异常,过量服用会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补服打乱了药物原本的代谢节律,影响药物与肿瘤细胞靶点的结合,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促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使后续治疗更加棘手。

4.避免漏服与正确应对方法

为减少漏服情况发生,患者可以设置服药提醒,借助手机闹钟、日历标记等工具,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

比如将手机闹钟命名为“靶向药服用提醒”,设置在每天固定的服药时间;也 可以在日历上用醒目的颜色标记服药日期和时间。此外,还能将服药与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事件绑定,如饭后、睡前等。一旦发生漏服,切忌自行决断,应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生或药师,详细告知漏服的药物名称、漏服时间等信息,听从专业建议。医生会结合药物特性、患者病情以及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给出最恰当的处理方案。

同时,患者还应记录漏服情况,在后续复诊时向医生反馈,便于医生全面评估治疗过程和调整治疗方案。

靶向药漏服一次是否需要补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据药物类型、漏服时间等综合判断。抗癌之路本就艰辛,每一次药物的正确服用都是与病魔斗争的关键一环。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避免因不当处理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严格遵循医嘱,才是保障靶向治疗顺利进行、战胜疾病的关键。只要我们以科学为盾,以坚持为剑,终能在这场与病魔的博弈中赢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