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如心脑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系统等。
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糖尿病有着极大的关联,比如:吃晚饭时间太晚、经常爱喝甜饮料、爱饮酒、经常性睡眠不足、长时间久坐不动、长期缺乏运动等等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几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我们可以通过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积极运动控制糖尿病发展。
1.合理膳食
合理安排饮食可协助血糖稳定,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进而控制病情发展,还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让其更好的发挥调节血糖的功能。
(1)食物合理搭配:每日牛奶、豆类、适量蛋和低脂肪肉类,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同时米饭、面条、土豆等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在200~250g,膳食纤维在30g左右,用粗粮代替细粮缓解饥饿感。(2)清淡饮食:高油、高盐饮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日常饮食要控油、限盐。烹饪时,每天油的摄入量25g左右。选择蒸、煮、炒、拌焖等烹饪方式,减少油盐使用,每日盐摄入<6g。在没有其他疾病限制情况下应多饮水,每日适量饮水(1.5~2L)。(3)餐餐有蔬菜:深色蔬菜包括多种抗氧化纤维素,进餐顺序推荐“蔬菜~肉类~主食”,先进食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延长糖的吸收时间。每日摄入500g蔬菜,深色蔬菜占多半,同时放慢吃饭速度。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进食少量水果,补充维生素。可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优先选择低糖份瓜果,如苹果、桔子、桃等。
2.运动指导
长期久坐和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1)有氧运动:每周3~7天,每次持续或者累计30分钟以上。无运动习惯的人群可从中等强度开始,可从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60分钟。主要运动类型有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爬楼梯、跳舞、球类活动等。(2)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2~4组,每组10~15次,主要训练到全身大肌群,建议老年人从小力量、多次重复运动开始,如哑铃、弹力带、身体自重训练等等,同一肌肉部位训练至少间隔1天。(3)柔韧性训练:每周2~3次,每次拉伸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拉伸至感觉紧张或轻度不适。如静态、动态拉伸。
3.自我管理
老年患者及家属应接受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教育,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从饮食调整、规律运动、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
通过合理降糖治疗、调节血脂、平稳血压等综合管理措施,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肝肾功能、血管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同时家属也要给予化患者关心爱护、陪伴,保持身心健康也有利于降糖治疗。
最后,在日常饮食中优选GI值较低的食物,但需注意无论GI多低,进食较多的情况下都会对血糖造成影响。根据我们常食用的食品进行分类:
(1)高GI食物:白面馒头、大米饭、糯米饭、速食米饭、即食大米粥、烙饼、米饼、白面包、华夫饼干、膨化薄脆饼干、土豆泥、红薯(煮)、南瓜、西瓜、葡萄糖、白糖、蜂蜜、胶质软糖等。(2)中GI食物:糙米饭、小米粥、全麦面、荞麦面条、玉米面粗粉、全麦面包、大麦面包、燕麦面包、土豆(煮蒸烤炸)、哈密瓜、菠萝、水果罐头等。(3)低GI食物:小麦、大麦、荞麦、黑米、燕麦、燕麦粥、硬质小麦面条、乌冬面、通心面、黑麦粒面包、大麦粒面包、小麦粒面包、燕麦粗粉饼干、山药、芋头(蒸)、山芋、土豆粉条、黄豆、黑豆、绿豆、蚕豆、豆腐、黄瓜、茄子、生菜菠菜、苹果、桃、猕猴桃、柑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