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这三类人群更要早预防

作者:曾越

隆昌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9 14:47:37755次浏览[发表证书]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老年病”,认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担心骨头变脆、容易骨折的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是,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也可能因为不良生活习惯、疾病或药物影响,早早面临骨量流失的风险。如果不及时干预,等到年纪大了再补救,可能为时已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质疏松的真相,并重点提醒三类容易被忽视的高风险人群——他们更需要尽早预防!

1.骨质疏松:骨头里的“隐形危机”

我们的骨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破骨细胞不断分解旧骨,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年轻时,骨形成大于骨流失,骨量逐渐增加,一般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骨流失速度逐渐超过骨形成,骨量开始缓慢下降。

如果骨流失过快,或年轻时骨量储备不足,骨骼就会变得疏松、脆弱,轻微碰撞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症。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

2.骨质疏松的三大“非老年”高风险人群

很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是“老了才会有的问题”,但实际上,以下三类人群可能比老年人更早面临骨量流失的威胁:

1)长期缺乏运动的“久坐族”。骨骼的健康离不开力学刺激。当我们运动时,肌肉收缩和重力作用会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相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骨骼缺乏必要的刺激,骨流失速度会加快。高风险人群包括:办公室白领、程序员等长期伏案工作者。宅家不爱运动的人。因病长期卧床的患者。如何预防?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跑步、跳舞、跳绳)。适当进行抗阻训练(如举哑铃、深蹲),增强肌肉对骨骼的保护。避免连续久坐超过1小时,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

2)过度节食或营养失衡的“减肥族”。骨骼的健康离不开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然而,很多年轻人为了减肥,长期节食、不吃主食或奶制品,导致钙和蛋白质摄入不足,骨量储备远远不够。高风险人群包括:极端节食减肥者(如长期不吃肉、蛋、奶)。素食主义者(若不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饮食不规律、挑食的年轻人。如何预防?保证每日钙摄入:成年人每天需要800~1000mg钙,可通过牛奶、酸奶、豆腐、绿叶蔬菜等补充。补充维生素D:适当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避免高盐、高咖啡因饮食(它们会加速钙流失)。

3)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慢性病患者”。一些药物会干扰骨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骨量流失加速。高风险人群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哮喘、类风湿患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不当者。部分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使用者。如何预防?如果必须长期服药,定期监测骨密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和维生素D。咨询医生是否有替代药物或调整用药方案的可能。加强运动,提高骨密度。

3.预防骨质疏松,越早开始越好

骨质疏松的发展是悄无声息的,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问题。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

1)年轻时多存“骨本”:30岁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尽量提高骨量峰值。

2)中年后减少流失:40岁后注意补钙、维生素D,并坚持运动。

3)高风险人群早筛查:如有家族史、长期服药、长期缺乏运动等情况,建议定期做骨密度检查。

4.结语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因不良习惯或特殊原因提前面临骨量流失的风险。无论是久坐族、减肥族,还是慢性病患者,都应该尽早关注骨骼健康,从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入手,防患于未然。

记住:强健的骨骼,是一辈子健康的基础!